鲜花不常烂漫,天空也不常蓝。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当孩子有错时,作为家长,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使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呢?
又一次听老师反应儿子上课小声说话,不认真听讲的事,感到揪心,生气,想:孩子怎么能这样子呢?这可是自开学一个月来我第二次听到的消息。常此下去可不行!可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说服教育、榜样引导都无济于事,常常是说过后坚持不了见天毛病就又犯了。
晚饭前,和孩子交谈。
“前几天你放学很晚才回家是怎么回事?”
“我向后边同学借三角尺,放学后老师把我留下了。”儿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要借东西你为什么不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再借?”“上学为什么不带齐文具呢?”“你上课为什么要说小话?”一阵数落后,孩子的态度非常沮丧,眼泪也夺眶而出。
看到儿子在一旁抽抽搭搭,我的心里也不是滋味。
饭桌上,我的态度有所缓和。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老师的讲解非常重要,从小要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自己的学习,同时是对老师的尊重。你是班级中的三好学生,老师的得力助手,上课要给同学们树立好的榜样,不要让老师失望......”几句鼓励性的话语使孩子的情绪平静了些。
晚饭后,儿子自觉拿起书阅读起来。
孙蒲远老师在《美丽的教育》一书中这样说:对孩子没完没了的数落,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会使孩子丧失自尊性和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在批评的时候,一定要讲清其危害,告诉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对别人、对自己、对集体有什么不好。
批评孩子是为了教育孩子,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艺术。作为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误,不能孩子一有错误就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一顿批评。当孩子有错时,家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孩子哪样做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注重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尊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