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忧思的中小学阅读现状
作为评委,应邀出席了孟州市第二届“读书达人”的评选活动。整个评选过程持续了近四个小时,有十七位选手参赛,有初中生,也有小学生。这些孩子都是各个学校选派出来的阅读方面的佼佼者,总体来说,孩子们的素质是非常好的,但是在演讲与交流的过程中,凭着教师的职业敏感,我发现了当下中小学在阅读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
看着台上一张张稚嫩而又自信的脸庞,不忍在言语或表情上流露出一丝的苛刻,提问的时候也以鼓励和建议为主,生怕给他们造成一丁点儿的伤害。其实,我的心底暗暗为这些年轻的生命惋惜不已。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如果没有种到肥沃的泥土里,将会长出什么样的枝叶?
喜爱阅读,是这些孩子的最大优势。与同龄的孩子们相比,他们读书量比较大,思考也较为深刻,但是仍旧存在着很严峻的问题——缺乏正确的引导。
一、不够广阔
粗略看了一下参赛选手的报名表格,在“最喜爱的十本书”一栏里,绝大多数孩子所列的书单都只是文学类作品。有一个孩子十本书中有八本填写的都是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只有一个孩子填了一本数学绘本。一个孩子写了哲学类书籍,但也只是当下流行的励志口袋书。
不能说这些孩子的阅读兴趣有问题,但是这样的阅读现状是令人忧思的。孩子身体的成长营养要全面,精神的成长营养一样得全面。如果只读文学作品,阅读面的狭窄一定会造成孩子们的视野狭窄。阅读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它还承担着广阔智力背景、活跃思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等任务。这不是单单文学作品所能够做到的。而科普、数学、哲学等书籍恰恰能带给孩子们这样的收获。如果老师对自己的班级有足够的了解,会发现多数小学的孩子会更喜欢科普类作品,因为这些书籍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世界去探索,给了他们挑战思维的空间。中学的孩子可能会对哲学感兴趣。
我们班的孩子在三年级的时候共读了全套的《昆虫记》,现在多数孩子手不释卷地捧着“我的第一本历史漫画”系列、“可怕的科学”系列、“我的第一本科学漫画”系列。他们甚至下课可以不去上厕所,考试忘记写卷子,排路队回家的时候会在烈日下如痴如醉地翻阅。面对孩子们这样的生命状态,谁能不确信未来他们的生命会更丰富一些呢?
可惜的是,多数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得到更多种类的书籍。在现场交流的时候,我问选手们读书有什么好处,有的选手回答“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让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好”;问怎么得到自己最喜爱的那本书的,有人答“不知道买什么,随便买的”。这些孩子是各个学校的代表,是最优秀的阅读者。他们的阅读是这样的状态,那么其他的孩子阅读现状会是什么样的呢?
真令人痛心!
二、不够经典
有一个孩子的书单上列有爆笑漫画等一些本不该进入校园的搞笑或暴力书籍。我也曾粗略翻阅过此类书籍,一些爆笑漫画语言低俗至极,充斥着谩骂、血腥的字眼。这样的书读起来当然是轻松的,丝毫不用费力去思考。但是,读完后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呢?
作为教师,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不去读那些低品质的书籍,另一方面也要多跟家长沟通,告诉家长孩子在什么年龄段需要读什么样的书籍,家校联合起来,让经典的书籍进入孩子们的生活。
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优秀作品是何其多呀!除去众人熟知的那些经典作品外,我们还可以从作者、出版社、某个系列等方面帮孩子选书。比如我们当代国内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孙幼军、曹文轩、郑渊洁、冰心、樊发稼、金波、汤素兰等,国外的罗尔德.达尔、米拉·洛贝、安德鲁、王尔德、怀特、刘易斯、马克.吐温、金子美玲、新美南吉......这一大批可以信赖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完全可以在不同的年龄段给孩子读。“彩乌鸦”系列、“双桅船”系列、“林格伦”系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系列,包括上文提到和更多的科普系列,李毓佩教授的“数学故事专辑”,谈祥柏教授的“趣味数学专辑”......
如果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文学稍微用心多点了解,又怎么会让孩子们觉得不知道买什么书好呢?
三、不够深入
交流的时候发现,一些孩子对自己所读的故事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一些现象上,没有对故事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儿童文学故事往往通过情节的发展,表达出“爱、自信、梦想、坚持、分享、包容”等积极明朗的主题,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被这些美好的情感浸润,从而获得生命健康成长的力量。比如《夏洛的网》不仅是在讲述友情的故事,还告诉孩子们要通过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人鸦》是告诉孩子们无论什么人,都要勇敢地承担属于自己的一份责任。但是由于缺乏引领,孩子们往往只读到了故事情节,没有读到核心内容,没有读出属于自己的深刻见解。一个评委问选手:“如果让你给这本书的内容提炼一个关键词,你会怎么说?”孩子支支吾吾思考了半天没能说出来。孩子们由于年龄的限制,阅历不够,理解不了那么深刻,但是老师和家长如果多和孩子对故事进行讨论,阅读可能就会更高效一些了。
孩子们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多数是因为教师和家长引导不够,或者是方法不对。要想解决问题,只有提升我们自己的素质,带给孩子们更优质的教育。但是,路漫漫,何其难也!想到自己曾经就是这样一个因缺乏引领而走入阅读误区的人,倍感肩上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