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 健康成长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谈起读书,有些自惭形秽,因为我自幼不爱读书,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很乖巧的“听”着老师的话,没有读过什么课外书,荒废了大好时光,以至于参加工作之后,整理一些材料时总是言辞匮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地体会到读书对一个人修养的增值,慢慢地感悟着读书所能给人带来的快乐,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当拥有了我人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宝宝时,我就开始给儿子搭建这个阶梯. 当孩子还在腹中时,我就开始给孩子读书,进行所谓的胎教。唯恐儿子重蹈我的覆辙。当儿子还在咿咿呀呀学语时,我就开始给儿子看那些撕不烂的微型图书,教儿子认识图片上的物体,给儿子背唐诗,唱儿歌,或许正是给儿子的互动比较多的原因,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从小就比较强一些。 还记得在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一套点读笔,当时点读笔才刚刚兴起,这种会“说话”的图书,着实让孩子很着迷,当时经过精心挑选,选出了三套丛书:《世界经典童话故事》、《西游记》、《中华经典诵读》,前两套书比较适合儿子的年龄特征,小家伙一直爱不释手,有事没事就拿着笔在书上面点着听,尤其是《西游记》,他几乎快要崇拜死机智灵敏、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也彻头彻脑地佩服着唐僧的人格魅力,喜欢着肥肥的,傻傻的猪八戒,还有那憨厚诚实的沙僧,儿子也会经常在家挥舞他的“金箍棒”,天天喊着要捉妖降魔;儿子也会被《世界经典童话故事》里的《快乐王子》那甘于牺牲自己帮助别人的高尚品格所深深打动;也会在陪着《木偶奇遇记》里的皮诺曹经历一次又一次惊险的同时,被老木匠那浓浓的父爱所感动;也会在憎恶《白雪公主》里那恶毒的王后的同时,被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友情而感动……也就是从那时起,儿子养成了睡前听故事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也从未改变,也是从那时起,儿子更加懂得了友情、亲情。每每家里来了客人,儿子都会热情款待,找出自己好玩的玩具与小朋友一同玩耍,拿出自己好吃的零食与大人一起分享。还记得姑姑家的儿子,每次来濮阳做客,儿子都会把自己的玩具一件又一件地介绍给哥哥玩,而与小哥哥分开时都要痛哭流涕一番;也还记得已年过古稀的大姨和大舅妈来家做客时,儿子与老人家的亲密无间,让两位老人离开时好一阵子赞叹! 单位里同事问我:“你怎么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的?我家孩子一听说妈妈要讲故事了,就跑一边去了,根本没有听的欲望”,听罢,我嫣然一笑,“习惯的养成不在一天两天,而孩子不喜欢听你讲故事,那是你没有给孩子提供他所感兴趣的书”,还记得在儿子三岁时,当时,濮阳刚刚兴起绘本馆,我就给儿子办了张绘本卡,当我第一次把儿子领到绘本馆时,儿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里,当看到书柜上形形色色、充满童趣的各类故事书时,儿子一下子陶醉了,每次不讲得我口干舌燥,儿子是不肯罢休的,而回到家依旧是要讲个不停,睡觉前经常是把我讲得都瞌睡了,小家伙却听意正浓,时不时地要把我从瞌睡中拽出来,每每想到那时的情景,都觉得既温馨又可笑,令人回味无穷…… 儿子上幼儿园的三年里,每逢暑假,我都要领着儿子,带着吊床,带着玩具,带着儿子喜欢的书,在小区旁边公园的树林里享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陪着儿子挖挖土,做做游戏,然后躺在吊床上给儿子讲讲故事,炎炎烈日里,在这个喧嚣的城市里,我和儿子却沐浴在习习凉风里,享受着名人名家们给我们提供的精神食粮,怎一个“爽”字了得? 有书陪伴的日子,儿子变得更加懂事更加可爱,在《贝贝熊》的影响下,儿子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拥有友情、如何控制自己看电视的时间……;在《神奇校车》里,儿子在弗瑞丝小姐的引领下,历经一场又一场天翻地覆、惊心动魄又刺激精采的自然科学大冒险,丰富儿子想象力的同时,还让儿子学会了大量的科学知识,连我这个妈妈都为之深深吸引着;在《上学就看》里,儿子探索了科学宫、太空馆以及世界公园的奥秘;寻找着植物园、动物园里的秘密;感受着中国家园的魅力……;在《植物大战僵尸》里,欣赏着植物们与僵尸一次又一次战斗的同时,明白了什么叫凝聚的集体,什么叫集体的荣誉;在《十万个为什么》里,儿子寻求着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找到了火山喷发的原因、雨雪的形成、太阳系的构成、银河系的奥秘、月球上空间站的建立,儿子曾经对我说:“妈妈,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要研究一种超级望远镜,寻找宇宙中更多的星球,然后再到月球上取一块陨石,拿回来研究月球的形成,还有地球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儿子那美好的憧憬,那满怀期待的眼神,让我都为之动容。 所谓“学习好似春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每天享受着阅读的乐趣,没有奢望阅读能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有什么大的益处,可是有一天,我蓦然发现儿子的口语表达特别完整,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的孩子,有时候还出其不意地冒出一两个超出她年龄段的“妙词佳句”来,着实让我兴奋不已。还记得中班的暑假带孩子在鹤壁的淇河里划船时,儿子的一句“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河水好清啊,竟然能看到河里的水草还有河中游泳的鱼儿”,让我们几个大人欣喜不已;也还记得大班的五一领着孩子去洛阳的途中,儿子的一句“我多想变成一只鸟啊,可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想去什么地方就去什么地方”,一句话把我们的笑声飘荡在路上;雾霾的天气里,儿子看到远处的车灯,竟然能形象地说“那是会飞的手电筒,在空中飞来飞去的”…… 书籍在丰富着儿子想象力的同时,也提升着儿子的记忆力,还记得中班的那个暑假里,儿子每天都陶醉在《不一样的卡梅拉》里,有一天,午睡之前,儿子照例拿来了自己选好的《我要去看海》,让我读给他听,讲着讲着,儿子竟然能附和着我的声音一起说出来,每当我翻到新的一页,儿子能看着图画,一字一句的把上面的文字背诵下来,更为惊喜的是儿子竟然一口气把一本书都背诵了下来,当时我和老公吃惊的表情,至今留在脑海里,感叹儿子聪明的同时,不得不要感谢我们人类的重大的发明:文字,还有作者那充满童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如果说孩子读书仅仅是为了成为育儿的工具,那未免太功利化了,我还是希望孩子是真正的爱上阅读并享受着阅读。而儿子的享受阅读的状态恰恰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我喜欢儿子捧着书静静地翻阅;我喜欢和儿子一起泡脚的同时,享受着文字的魅力,我喜欢儿子睡觉前故作可怜状,近乎哀求地请求:“妈妈,今天给我三本故事还是两本故事?”;我喜欢儿子睡觉前看完书后还依依不舍得说:“妈妈,再给我讲一本故事吧?!”而我则要强压内心的喜悦,故作严肃地说:“不行,太晚了,睡觉吧,明天再读”,而这一招恰恰吊足了儿子听故事的胃口,这就是我在一些育儿书籍中看到的一种观点,叫“延迟欲望的满足”,就是孩子有什么要求,不要立马满足,让他学习等待,充满期待,这样他会更加珍惜自己获得的。有时,教养孩子读书,也是需要一些策略和智慧的。 儿子虽然读书很多,但都是我和老公讲给孩子听,错过了认字的大好时机,让我追悔莫及,等到上了小学,由于孩子要自己读题,要朗诵课文,所以,我就开始教儿子认字,儿子还比较听话,明白自己没有上过辅导班,所以每天都很配合认识字卡上字和词,如此,坚持了一个月的时间,我感觉这种机械的记忆不是太好,于是,改变思路,在网上给儿子订阅了一套《米小圈上学记》,一共八本,还记得那是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儿子第一次看到这一套书的时候,就迷恋上了它,对它爱不释手,儿子凭借着微薄的识字功底和拼音,一边拼着一边读着,很是费劲,读一页都要用好几分钟的时间,可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儿子读书的兴趣,刚开始的几天里,儿子每天都要选一本带到学校里,在学校里一有时间就看,回到家里蹲厕所时、洗脚时也都要抱着书看,看到可笑之处,还忍不住哈哈大笑一番,然后再把米小圈的种种可笑讲给我们听,如此,持续了大约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儿子的读书兴趣正浓之时,儿子的班主任崔老师为了鼓励孩子们多阅读,每个星期都给孩子们发一张智慧树,只要每天读书超过半个小时,就可以把智慧树上的苹果涂成红色的,然后发给孩子小红花,以此来鼓励,这个方法如锦上添花一般,让儿子读书兴趣更加浓厚,而每天读书半个小时也成了儿子的一种习惯,而更为惊喜的是,不到两个星期,儿子的读书速度和识字量都有了惊人的提高,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儿子竟然读完了八本《米小圈上学记》、五本《小屁孩日记》,还有从绘本馆借阅的和家里一些原来的各种书籍,最近几天,儿子正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调皮的日子》和《小猪唏哩呼噜》,为了满足儿子读书的“欲望”,如今,我要经常在网站上搜罗各类好看的书籍,以此来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与书为伴的日子里,快乐而多彩,读书的路还很漫长,我将会义无反顾地支持并陪伴儿子走下去,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会在儿子身上看到书给儿子传递的正能量,我也期待着儿子厚积而薄发的那一天!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也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我想等儿子长大后,这句话能让儿子引起共鸣的话,我会是很欣慰的! 培根曾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材。”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我用心地感受着孩子与书为伴的日子,是那样地充实和快乐!俗话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读书的道路上,我深深地期望着孩子用他的勤奋和努力,健康、快乐地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