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计算能力四法
我们都知道,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的是否正确、迅速、灵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其中,“对”是最主要的,要在对的基础上,再写快。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创设愉快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不论学什么,一旦学生产生了兴趣,想阻止他学习都难。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愉快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寓教于趣,以趣促思。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有个小朋友已经12岁了,才刚刚过了3个生日,你相信吗?学了“年、月、日”这节课,你们就明白了。听了我的话,学生们一个个都睁大了眼晴,为什么自己长一岁过一个生日,而这个小朋友12岁了才过了3个生日呢?事情出乎他们的经验之外,于是好奇的火花被引发了,学生们都争着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内心深处产生一种自觉想学的积极动力。
二、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准确、迅速、灵活地进行计算,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的基础。而要掌握计算方法必须先理解计算方法,只有理解了,才能记牢;只有理解了,才会应用。但是“记牢了”的东西,学生不一定“理解了”。
例如: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得很熟练,还要明白为什么这样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计算时,竖式里的小数点为什么可以不对齐?为什么积的小数位数是各因数小数位数的总和?”“小数除法中,为什么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这些问题,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举例说明。这样才算真正理解了算理,在以后的计算中才能运用自如。
三、重视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决定笔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利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为了不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要经常变换口算练习的形式,如视算、听算、开火车算等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提高笔算能力打好基础。
四、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感到最棘手的一个问题,不是学生不会计算,而是会计算方法,但经常出错。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要用名人认真学习的故事和身边的学习榜样,从正面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计算错误的危害性;还要利用抢答、游戏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做题的好习惯。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训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