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不让一人落后作文

2019-10-21 
不让一人落后作者:王勋上学期初的一天,在QQ上看到Y签名“耶,下雨了,工地放假一天!”我随即给其留言,“工地放假


 


 不让一人落后 

                                  作者:王勋

上学期初的一天,在QQ上看到Y签名“耶,下雨了,工地放假一天!”我随即给其留言,“工地放假一天?什么意思?你不上学了?”“是的老师,不上了。”“那有时间我们见个面吧!”“好的老师。”周一晚上我没有辅导,于是给Y打电话,“在哪?”“家!老师”“晚上有事吗?”“没有!老师。”“你妈妈让你出来吗?”“让,但是九点之前得回去。”“我请你吃饭吧?咱们见面聊聊天。”“中,老师。”“那我们怎么见面?”“老师,你在学校等着吧,一会儿我们学校门口见。”“好,快到的时候电我,我去大门口。”一会Y打来电话,“老师,J也想来呢,你看行不行?”“当然行,你们一块来吧!”Y和J都是我以前的学生,按正常的情况应该正在读高一,可是两个孩子都不念书了。作为他们曾经的老师和朋友,作为一个有一定阅历的成年人,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给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忠告。

待我走到门口,只见两名“大汉”抢步过来, 一边叫老师一边从口袋里掏烟,倒是弄得我挺不好意思。

在饭店落座,俩人又给我让烟,我告诉他们:我不抽烟,但我不反对你们抽烟。是啊,抽烟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了,作为曾经的老师反对有什么用?看着两个孩子忙前忙后,一会儿给我倒水,一会儿给我夹菜,一会儿给我盛汤。我问他们是不是经常在外边吃饭?他们说是。因为他们都是跟着自己的父亲做生意,他们的父亲经常带着他们和客户吃饭,顺便教他们如何待人接物。当然这个过程也经常挨骂,特别是在重要场合说错话时。我告诉他们:我之所以想与他们见面,就是想提醒他们,即使不上学了,也要保住自己的学籍,参加会考拿到高中毕业证并参加高考。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只要参加了高考的学生,只要你愿意,就有大学可以上,尽管只是一个专科二批的学校,那接受的也是高等教育呀!哪怕你什么都学不会,到大学里熏陶一下也不错啊,最起码认识认识几个同学,结交几个朋友,开拓一下视野呀。 

只要给予它适当的机会和平等对待的诚意。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是一个奇迹,都是大自然独一无二的杰作。所谓的好与坏,不过是以人为制造出来的标准进行衡量的,而所谓的标准是否科学、甚至是否该有,恐怕我们很多人并为进行过深入地系统地思考,包括那些教育方针的制定者们。在芬兰,“不让一个学生落后”并不是一句口号。他们着重起点式的公平,以及对“后进”和“弱势“学生投入更多的心里。这种不断强化教育、辅导学习能力比较低落孩子们的教学,是一项耗时费力,并且需要庞大教育资源的工作,芬兰政府在各地学校中,从零年级到九年级,都是不断地投入与深耕。国家与孩子的未来,唯有重视人本价值的“终生平等”教育观念,与长时间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用心扎根,才会真的成长茁壮。                     

说到后进生,昨天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也有精辟的论述。现摘录一段与大家分享。“关于学生分化成各个部分的情况,我们永远不让学生知道内情。 

我告诉他们:看到他们现在的样子我很心疼,因为他们承受本不该在这个年龄承受的太多的东西。十六七的年龄,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该在校园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听听音乐、打打篮球、读读小说……但现在他们却像整日游走在工地上、料场中、饭店里,小心翼翼地做事、小心翼翼地说话。我还告诉他们:事情弄到现在的局面,当然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学习,不能耐着性子与同学好好相处,与同学发生冲突,与老师闹别扭。但是最深层的原因不在他们身上,而在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没有提供适合他们这一类孩子特点的教育,把这些在我们目前教育评价体系里比较“另类”的孩子撵出校园、逼进社会。

与我们不同的是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尖子”。以号称“全球教育第一”的芬兰为例,“不让一人落后”的理念深入人心。《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的作者陈之华以她亲身的经历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解读。 在芬兰东部彭兰塔市一所中学里,教室的黑板上写着比萨店、花店、洗衣店、餐厅、快餐店等内容。在上课时间里,硕大宽广的教室里却没有人,因为老师安排学生们到个个商家去实习了,等第二天再陆续回到教室里,运用实务所学的经验来学习,并从中讨论生活里的各项课题。校长告诉陈女士:“这群孩子不太一样,他们的学习方式要从实务面上去鼓励,因为他们比较坐不住,学习进度和别的孩子不同,所以我们特别设计一些可以从实践中学习的模式,并且会和孩子一起规划课程内容,让他们有兴趣的去着手。这是希望为他们创造出更多喜欢上学的诱因,让他们更有意愿,并充满着期盼来学校。”

陈之华在书中说,这群孩子正是我们一般的所谓“后进生”,但在芬兰,每人会放弃他们。不但教育体系不放弃,也希望学生不要自我放弃。只要学校和学生共同找出一种激励学习动力的生路,活血学习过程比一般学生漫长、曲折,但生命终究会自己寻觅到出路, 因作为集体的治理生活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如果一个班里有几个学生在钻研大纲以外的材料,在研究科学前沿的问题,在研究半导体、量子力学发生器和电子仪器,那么通常在这个班里就不会有物理考不及格的学生……” 他们看到的只是教师在布置个别的作业:给一些人的作业比较容易(只限于大纲范围),给另一些人的作业比较难一些(超出大纲范围)。

教师布置这些不同的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的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在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这些内容是我们这些做老师的都很熟悉的,也正是我们每天有意识或者无意中正在做的。但苏霍姆林斯基的另一段话让我有着深刻认同。“我们不允许高向中等生拉平的做法。那样会阻碍发展水平高额学生的成长,而且使中等生本身也失掉前进的动力。如果一个七年级学生对学习植物学有爱好,那么他就不限于读中学课本,而去研究生物化学,研究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命。这件事也会对差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