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反思15——复杂分数应用题作文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例题: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教学,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例题: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的应用题。分别进行教学,再练习巩固,回想以往的教学,开始比较容易掌握,但到后来会越来越糊涂,出现比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到了学习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后,学生往往会不能很清楚地区分是乘还是除,是多还是少。
对这部分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我作过多次尝试:有完全按教材编排教学的,也有把分数乘除应用题合起来进行教学的。这次,我决定再进行一次尝试:把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和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的应用题合为一课进行教学。预设教学流程如下:
1、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 男生占3/5 四班有45人 根据这些信息可能提出什么问题?并编题
2、解答“四班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
3、出示“四班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占3/5,女生有多少人?
(1)比较:有何相同点?有何不同点,线段图如何表示?
(2)自己解决这一题
(3)反馈算法,说出列式依据
4、体验尝试:
汽车每小时行72千米,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9,火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总结特征与模型
实施中,还算比较顺利,能够按照所预想的进行,学生较好地建构了模型。
(1)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今天我让学生根据四班有学生45人,男生占3/5这两个信息提出可以求的问题,预想中学生只会提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结果,学生不仅提出了这两个问题,还提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2)比较好地建立了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模型。在通过让学生解答三道题目之后,我让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共同点,发现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模型:单位“1”的量×(1+或-分率)=对应量,再简化为“单位”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量。由于建构模型比较好,因此在让学生解决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时,学生也显得比较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