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下江南——2015暑假苏沪宁杭游记(三)作文

2019-10-16 
下江南——2015暑假苏沪宁杭游记(三)上海(7.25-7.26)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始近代化

        下江南——2015暑假苏沪宁杭游记(三)

               上海(7.25-7.26)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城市之一。它是《南京条约》中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洋务运动中,上海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同时,上海也是最早接受西方思想浸润、发展教育的城市之一。同济、复旦、上海交大等一批历史悠久的高校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高楼林立与窄窄的弄堂,摩登女郎与一句“阿拉是上海人”,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张张名片。这。就是上海。

1、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塔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位于市中心黄浦江的东岸,与外滩仅一江之隔。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登上这座468米高的建筑,一睹上海——这座有着“魔都”之称、充满魅力的城市的容颜。

结合前两站的旅行经历,上海与南京、苏州在形象上迥然不同。相比于南京的历史沧桑、苏州的婉约秀美,上海无论是从外表上还是从骨子里都透着一种“范儿”:一种现代化的气息和创新开放的理念,是中国的大多数城市所不具备的气质。

据史料载,上海在唐宋时期还是一个小渔村。在元代,依托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借助航运开发,上海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上海也正是凭借在对外开放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繁荣和兴盛起来的。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列入首批开埠通商的五个口岸之中。在之后的一百年间,西方国家的入侵者把他们的技术、管理模式、科技文化带到了上海。而在洋务派的大力倡导上,上海也拥有了我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并逐渐成为远东、亚洲以及世界知名的金融经贸中心。也就是这一百多年,上海完成了从一个港口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蜕变。这不得不说是西方经济入侵的客观推动作用,也反映了中国人在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

除了繁华,我找不出更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上海。上海之于中国,就好比纽约之于美国。但他绝非是那种一夜暴富的土豪,而是一位优雅有涵养的成功商人。欧风美雨使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浸润了上海,使这座城市透着一股西洋味儿。这种城市文化并非用钱砸来的,而是积累。不信,就看外滩边上几十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它们被豪迈地称为“万国建筑群”。这些都是一百多年前各国在上海的领事馆以及金融机构的旧址。在这里,“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尽收眼底。站在这儿,可以想象昔日的上海,十里洋场的风光与繁华。这时,再眺望浦东的东方明珠塔,一边是历史的典雅,一边是现代的时尚,两种不同时期的文化相聚,相交,为上海增添了几分魅力。

外白渡桥距离外滩不远,它与1908年落成,至今已走过了117年的春秋,仍横跨在苏州河上,发挥着余光余热。此前还有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2007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工程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说:“外白渡桥的桥梁设计年限是一百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可以说,正是因为桥梁设计方的用心负责和严谨,才使外白渡桥至今能屹立在苏州河上,看桥上人来人往,看桥下河水东流。

和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相比,上海还显得很年轻。但就是因为年轻,上海可以摆脱更多束缚,有更多的机遇,更大的创新活力,借助区位和交通的优势,借鉴长期积累的发展经验,实现更大的腾飞!

上海。阿拉爱侬。

2、星星之火

经济上的开放,在经历西方文化与思想的冲击与浸润后,上海也显得异常躁动,充满激情。人们思想的不断成熟,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一件事奠定了基础。而这件事,也改变了几乎处于迷惘彷徨的中国革命的进程。

与这件事联系最紧密的另一件事发生在一百年前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这件事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在中国一大会址纪念馆里就保存有最初的一期《青年杂志》。封面上用法文书写“青年”一次,被认为是意在用法国大革命来激励中国青年起来反抗,有所作为,报效祖国。而封面下方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形象则意在激励中国青年通过劳动与奋斗锻炼自己。新文化运动在前期主要以批判旧思想与民主专制为主题,而在后期,随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李大钊首次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那时的马克思还被翻译为“马格斯”。马克思主义所针对的是无产阶级,即广大的工人、农民等劳动者。李大钊还创办《每周评论》来向国人进一步阐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一股思潮正在民众之中酝酿,涌动。

五四运动开始后不久,工人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重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上海等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着广泛的阶级基础。在1920年,几个主要城市都建立了早期的共产党组织。时间定格在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内召开,期间被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便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还通过了党纲,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当初在课堂上学习这段历史,老师对这件事给出了一个精辟的词加以概括:开天辟地(这几乎成为了一个常识)。如今随着历史学习的不断加深,对这段故事的理解也在加深。这栋隐藏在梧桐树里的西洋建筑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这个婴儿的新生,也见证了她在一次次炮火的打击中走向成熟,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前仆后继中变得坚强,就如一个人的成长,时间,能说明一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