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10岁的儿童连续注意约在20分钟。小学阶段,一节课40分钟,也就是说,当学生的注意力处于最差时段时,也是课堂上要进行自主练习的时段。我们都知道,自主练习是对学习新知后的一个检验,也是巩固新知的最佳方法。如果此时学生的状态不佳,课堂的学习效果将会前功尽弃。于是,当每节课要进行自主练习时,我总是把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渗透于练习中,让自主练习“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扩大课堂效率。下面就以《分数的意义》为例来谈一谈。
自主练习:
1、说说下面每句话中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1)四(1)班近视眼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7/60。
师:六十分之七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四(1)班全班的学生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60份,近视眼的学生占7份。
师:看到这句话,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
生:让同学们保护好眼睛。
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眼睛,势在必行。
师:看来,你们是深有体会呀!
(2)长江干流已有3/5的水体被污染。
师:五分之三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长江干流的水体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5份,被污染水体占3份。
师:看到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想?
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生:水是生命之源,请爱护每一滴水吧!
(3)中国用占世界1/2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4/20的人口。
问:1/20表示什么?4/20表示什么?
生:……
师:大家看,咱们中国用如此少的耕地却养活了如此多的人,同学们,你想到了什么?
生:一定要搞好计划生育。(生大笑)
生:保护好耕地。
(4)伊拉克石油资源占全世界的11/100。
师:11/100表示什么?
生:表示把全世界的石油资源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11份。
师:怪不得美国一直想吃掉伊拉克这块大把肉呢。
师:孩子们,你想呼吁什么?
生:呼吁和平。
生:呼吁和平,停止战争。
2、过关小游戏。(学生每人发了9块糖)
(1)第一关:要求是:拿出9块糖的三分之一。
师:拿了几块?
生:3块。
师:为什么要拿3块糖呢?
生:因为是把9块糖看成了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3块,要拿1份,也就是3块。
(2)第二关:要求是:拿出剩下糖的三分之一。
师:拿了几块?
生:2块。
师:为什么要拿2块糖呢?
生:因为是把9块糖看成了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3块,要拿1份,也就是3块。
师:老师有点不明白,同样是拿走三分之一,为什么第一次拿走的是3块,第二次却拿了2块呢?
生:因为单位“1”变了。第一次的单位“1”是9块糖。第二次的单位“1”是6块糖。
(3)第三关:要求是:拿走剩下糖的二分之二。
师:(生拿糖)还剩下几块?
生:没有了。
师:为什么没有了呢?
生:因为这次是把4块糖看成了单位“1”。 4块糖的二分之二也就是4块糖,所以没有糖了。
师:通过分糖,老师发现同学们对分数确实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师:谁来说一说,你想怎样分享老师送给你的这些糖,说的时候,必须用上今天学的知识——分数。
生1:我把9块糖平均分成3份,我吃1/3,剩下的2/3送给父母。
师:你真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生2:我把9块糖平均分成9份,我吃1/9,剩下的分给同学吃。
师:有爱心的孩子。
生3:我把9块糖平均分成9份,把9/9 送给听课的老师。
师:我代表在座的听课老师向你表示感谢。(握手)
师:希望下课后你们能尽快地实现自己的愿望。
通过“生活化”的练习题,不但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同时也渗透了情感教育,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做好了铺垫。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抽象的道理是重要的,但要用一切办法使他们看得见、摸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