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帮爸爸修理东西,所以,很多东西的原理,我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
我们家阳台上的一个晾衣架坏了,妈妈说,回头我们再买一个。
有一天吃完饭后,我去阳台看了一下,觉得这东西我能修,就动起了手,顺便又叫妈妈帮我的忙。
我这儿瞅瞅,那儿看看,就是没找到问题所在,难道是滑丝了?
我再三观察之后,试了试其他的方法,还是不行,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突然产生了灵感。
虽然不知道行不行,但还是可以试一试。我把铁丝的连接处向上提了一下,然后拉紧再接上。嘿!我成功了,那个晾衣架又修好了。妈妈也大吃一惊,乐呵呵地说:“这下不用再换新的了,可以省四五百块钱呢。”我居然可以修好,没想也可以这样,哈哈,真开心呀。
还有一次,我们家的旋转甩水拖把总是甩不干水,不太好用。妈妈说:“你和你爸爸经常看科教频道的‘我爱发明’,看有没有受到什么启发,这个拖把作为一个小课题,你看能不能去修修。”
刚开始时,我很没信心,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是因为拖把轴和拖把面的摩擦力太小,所以影响拖把甩干。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妈妈就要买新拖把了,我想:反正等着也是等着,还不如修修看。
原来它之所以摩擦力太小,是因为螺丝不紧的原因,我立刻拿着螺丝刀去修。
我又一次成功了!拖把又和当初新买时一样好用了。
妈妈说:“我儿子真爱动脑筋,虽说修理过程并不复杂,但知道什么原因、该怎么修也是本事呢,这些,你都做到了,真是咱家的修理小专家啊!”
(2014年2月,六年级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