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略读课,简略而不简单作文

2019-09-28 
略读课,简略而不简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建议如下:“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
 

略读课,简略而不简单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建议如下: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阶段的目标。”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三阶段目标”

什么是略读?略读课上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课堂上应该采用怎样的程序进行教学?略读课上,可以做哪些练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拉开了“略读教学研讨”的序幕。

(一)

阅读,包含着精读和略读。略读,就是泛读,是一种不求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都在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相关的略读课。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像对待精读课文一样,从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仔细引导学生学习;一是放任自流,把学生当成略读课的主人,教师完全处于架空状态。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而,弄清“什么是略读”(基于教科书中的略读)成为我们研讨会的第一个主题。

叶圣陶老师在《阅读指导举隅》前言给我们阐明了略读课的重要性:“如果只重视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像得到的,学生遇到需要阅读的书籍文章,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做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无从措手。”精读中有略读的因素,略读离不开精读。儿童阅读需要我们用心引导,教授方法。这正是授人以渔的重要性。

(二)

略读课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教研室宫海燕老师非常清晰地概述了要点:了解写了什么;说说有什么感受;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

感同身受。在语文教学中,无论什么类型的文章,我都要求孩子们率先把这三个问题弄清楚。比如读过《鲸》,首先要明白本文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分别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读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学习成果。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画自己最感兴趣的鲸,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抑或小组一同站起来表演朗读。这个环节给了孩子自由的发挥空间,印象最深部分也就不需单列啦。

实践证明,学生是很喜欢把自己的“珍珠”展现,让老师“穿针引线”的。这样,师生都会有成就感。很多时候,当我在孩子们自主讨论后,夸张地告诉大家“本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任务”时,孩子们总是很惊讶。继而愈发喜欢语文课。

(三)

说到容易做到难。略读课上该采用什么样的程序进行教学?我们又谈到了略读课文的“三读”教学:一读知大意,二读抓重点,三读谈感受。

每篇略读课前都有“提示语”。很多孩子拿到课文后,往往直奔故事内容,忽略了这部分的作用。因而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提示语”,明确课文重点,找准切入点尤为关键。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课《小桥流水人家》的提示语中这样写到:“‘我’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下面这篇文章的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景致又久久不能忘怀呢?阅读课文,相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根据提示,文章主题已经凸显。魂牵梦绕家乡的小溪、木桥、老屋,寓情于景,作者对家乡的思恋之情就不用老师再做过多的讲解了。

(四)

练习题目的选择。略读课后是没有思考题的。怎么才能了解孩子是否把握了文章主旨?能否了解运用有特色的写作方法?这些需要老师的智慧练习设计。

写文章大意,谈读后感,表个人看法是最直接的方式;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判断、填空题目,让学生抢答,激发自主深入阅读的兴趣;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孩子们推荐相关文章,拓展视野。教无定法,这就完全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实际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略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把学生单独抛进课堂,是不可取的。在课堂中,抓大放小,以点带面,放手阅读,张扬个性,教会方法,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