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特殊的音乐课
——《感恩的心》
我为学生上了一节非常特殊的音乐课。如果按照音乐课的形式来评价它,它就是一个“四不像”。老师不停的在说,导入很长,没有发声练习,没有歌曲分析,没有难点教练,甚至连教唱也没有,而且学唱只占了课堂三分之一时间。但是学生们都学会演唱了,而且是含着泪水演唱着。这节课上了十几遍,感动了十几遍。我和学生们互相感动着,爱的语言和情感在音乐声中互相交融着,我们眼中晶莹的泪水和课后热烈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节课共上了十几遍,不仅为初二年级学生讲,还作为一节特殊的德育课为全体住校生和初四年级学生讲了一遍。同时又被推荐为德育创新课,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局德育创新课一等奖,并在教育中心中小学德育创新经验交流会上作为唯一一节展示课进行了展示。这节课让所有听课者都为之动容,他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位听课的老师讲:我从未想到音乐课还可以这样上。教育中心的领导说:创新课、示范课我听了不知多少,那多少都有表演的成份在里面,而你这节课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让人感动,教育意义很强。我们现在就是要教育学生在享受爱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回报,你这节课上的很及时。
在讲过多遍之后,我深深意识到,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是先感动自己。虽然在这一节课上没有名人名言,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进行大道理的说教,只是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诉说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小事。但是所有这些紧紧的交织在一起是这样的生动、感人。与此相比,讲课形式不重要了,是不是合乎音乐课的标准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和学生们在这一节课中都学习到了爱——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细读这篇“爱”的教案,当时上课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内心还是充满了激情和感动。今天,我就把这篇“爱”的教案、“爱”的故事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次期中考试改卷过程中,我们几位老师讲出了这样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生活多么幸福呀,一家人转着他们转。但是就因为他们从小就很幸福,所以养成了许多娇纵之气,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差,如果稍有不如意就会大发脾气,怨天尤人,甚至有的学生会选择离家出走或自杀等过激的行为。却不会想到去为父母、亲人做点什么。听到这,我的心思一动,何不利用上音乐课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教育学生在感受到爱的同时,学会感恩呢?
台湾著名歌唱家欧阳菲菲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是她功成名就后在一次开演唱会时为答谢父母、亲人、朋友、歌迷而专门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流畅、歌词虽简短明朗,却有很深的寓意,再加上欧阳菲菲是女中音,学生学习演唱她的歌曲一点也不费劲。歌曲选好了,我又从网上下载了几幅表现母爱的图片,每一幅图片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同时还下载了一篇发表于母亲节的一篇文章,准备用声情并茂的声音朗读去打动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动。
主要内容准备好后,我制作了简单的课件,并将课堂内容安排如下:
接着讲述四幅图片中所讲的爱的故事:
图片一:这是一个得了肥胖症的孩子,
他不能象我们一样快乐的玩耍、游戏,甚至
不能正常行走。他的身形和体重背着他的是他的母亲,我们看到,孩子的身形和体重已经远远超过了母亲。但即使这样,他那瘦弱的母亲也会背起他行走在田间,只要还有这个能力,母亲就会一直背下去,直到白发苍苍。是什么给了她如此巨大的力量——母爱!
亲在楼房倒塌的瞬间将孩子藏在了身下,并且
四肢一直支撑着随时倒塌的楼板,一直坚持到
救护人员的到来。是什么给了她如此巨大的
力量——母爱!
图片三:一次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客车
发生了车祸。这位母亲在发生车祸的瞬间,用
自己的身体将孩子紧紧包围起来,孩子没有什么事,但这位母亲却身受重伤昏迷了。这位母亲被送到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时她的孩子饿了一直不停的啼哭着。有人说,可能是孩子饿了,可是怎么办呢?这时孩子的哭声把母亲哭醒了,她用眼神示意医护人员将孩子抱到身边,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给孩子喂奶。看到此情此景,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是什么给了这个母亲如此巨大的力量——母爱!
图片四:这是《黑眼睛》中的两幅照片,战争和灾难带给他们的是贫穷和饥饿,看看他们身上还剩下什么?母亲和孩子瘦弱的身体犹
如骷髅,干瘪的乳房犹如干瘪了的梨,但为了安慰孩子饥饿的心灵,仍然忍着疼痛让孩子吸吮着。是什么给了她们如此巨大的力量——母爱!即便不能给孩子一顿饱餐,但是可以给孩子无限的爱。
四个故事没有讲完,学生们已经是饱含泪水了。为了能更好地打动学生,真正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又选用了《爱的深秋》来配乐,声情并茂的朗读了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母爱无边》,
台湾著名学者、作家刘墉在一篇《忍着不死》的文章中讲述了3个母亲的故事,将对母爱的尊崇推向了极致。
之一:讲的是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堆下长达8天的母女奇迹般地获救生还,人们感到惊奇不解。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8天中,只有3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吮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
之二:100年前发生在庞贝古城的一个惨烈故事。当炽热、令人窒息的火山熔岩向来不及逃掉的居民袭来时,一位母亲在绝望中,屈下身来,以自己的背、头及四肢紧紧环抱腹中的幼子,熊熊燃烧的熔岩在一瞬间将母子相拥的情景化作历史的永恒。
之三:讲的是越南战争中,一群平民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问刘墉:你看出这里面有什么不同了吗?刘墉表示没有发现有什么异样的地方,那位美国记者把录像重新选用慢镜头再放过一遍,刘墉此次注意到在大批被扫射倒地的人群中,有一位妇女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扑倒而死,而是慢慢蹲下侧卧着结束了生命。那位美国记者眼中噙满泪水地对刘墉说:“她是怕压着肚子里的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
好一个撼人心魄的“忍着不死”!瓦砾中的母亲忍着不死,用自己的鲜血延长着3岁幼女的生命;熊熊岩浆下的母亲忍着不死,以血肉之躯护卫着怀中的幼子;还有那位不肯扑倒而死的年轻准妈妈。
相信任何一位享受过母爱恩泽的人都会对这样的母亲肃然起敬。
流泪,是因为我们自生以来就沐浴在母亲的爱河之中。爱情可以枯萎、生命可以一波三折,而“母爱却永无衰竭之虑”,这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何等的宝贵。
流泪,是有感于母爱的恩重如山,以至做儿女的常常感到,即使穷其一生也无以为报。所以才有了“反哺之恩”、“跪乳之情”。
流泪,或多或少还夹有些羡慕和嫉妒——那靠吸吮母亲鲜血得以生还的女孩,应该说,她得到了人类精神世界的一笔巨大财富;那两个安息于母亲怀抱中的幼子,他们的灵魂该是多么安详和无憾。即便是在少不更事的年龄就陪同母亲步入了天堂之门,他们的故事仍像活着一样生动、一样美丽。
有感于母爱,她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个奇迹,一个永恒的美神。正是因为她的繁衍生息,才有了爱——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
之后我又对学生说了如下语重心长的话:同学们,什么是爱,说实话,和你们一样大时我也很困惑。直到我渐渐长大走上三尺讲台,又成为一位母亲,我知道了什么是爱。也许我们的父母从未做过像上述故事中的母亲那样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与那些因生下来有些许瑕疵就被父母无情抛弃;与那些不能看到美丽的世界;听不到动听的声音;不能表达心中情感的孩子们相比我们是何等的幸福!他们将我们健康平安的生下来,又将我们健康平安的扶养长大,这又是何等的伟大。那在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才感受到爱的同时,焉知不是失去?所以,同学们,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
无价之宝,在他们眼里我们是如此的聪明、漂亮。父母对我们并没有过多的要求,因为在父母眼里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最棒的!对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认真的生活,认真的学习,认真的做人,认真的长大吧!同学们啊,母爱无边,在我们继续默默享受母爱的同时,让我们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她们吧!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歌曲《感恩的心》的学唱,学生们用从末有过的认真和真情,含着热泪一遍遍的演唱着,我也在学生动人的歌声中一遍遍的感动着。
对于歌词,我是这样帮助学生理解的:
(1) 我们每一人都是来自偶然而且非常脆弱,是我们父母细心
呵护把我们养大。
(2)你将会选择什么样的路来走,是希望和光明,还是黑暗和堕落。在这人生旅途中,当你遇到挫折,当全世界的人都在鄙视你、遗弃你时,能够对你张开双臂拥抱你,给你温暖,安抚你的,只有你的父母和师长。
(3)人生旅途坎坷辛苦,父母、老师所给予你的一切,都是让你坚强地走下去并取得成功的铠甲、武器和法宝。
(4)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努力学习吧,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做一个有用的人,无论你成功与失败,都是对父母亲人、老师朋友最好的回报。
然后是爱的分享。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一件事来表达所感受到的母爱是什么。
最后,我选用了阿牛演唱的歌曲《妈妈的爱有多少斤》来结束本课,并配上了以下的字幕为这一节课划上圆满的句号:
唱给妈妈的歌成千上万,你可曾为妈妈演唱过?
写给妈妈的诗成千上万,你可曾为妈妈背诵过?
描写爱的词语许多许多,你可曾向妈妈表达过?
我们一直生活在爱的怀抱里,你可曾想过如何去回报这些爱?
哪怕一点点……
受点滴之恩,当以涌泉为报。这一节特殊的音乐课不知能带给你些什么,如果你也感受到了爱,那么从现在开始做起吧!一个灿烂的笑容;一声甜蜜的呼唤;一颗纯洁善良的心;……都是对父母亲人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