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效课堂——
我眼中的课改生活
“课改”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但是从这几年我们课堂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我慢慢发现:课改就是一个个合作小组,就是大胆发言、认真倾听、互相合作……反正,课改就让我们从盘古刚醒来时的混顿世界升入美妙的天堂。
课堂的变化,让我有了飞跃的进步,这背后,学案有着可大的功劳呢!还记得我上四年级时——
那天下午,宋老师拿着一沓卷子走进教室。同学们一见要做卷子,个个都像是无缘无故被打了一鞭子似的,趴在桌子上唉声叹气。这时,老师发话了:“同学们,今天晚上的家庭作业,就是结合着这张学案预习新课。看谁预习得好 ?”说完,就径直走出了教室。什么,学案?学案是什么啊?顿时,班里像煮沸的一锅粥乱哄哄的。班长走上讲台,把“学案”一组一组分好,递给组长,组长又依次发给我们。我拿着学案,心里又惊又喜。放学了,我一溜儿烟跑回家,迫不及待的拿出学案。我又掏出一枝钢笔,做了起来。刚开始,我还挺高兴的,就这几道题,肯定十分钟搞定。慢慢的,我发现我高兴不起来了。唉,这都是什么题呀!这么难,我只好翻开书,在课本里寻找答案。这张学案,在我急躁的心情里终于写完了。第二天来到学校上课时,我发现我预习时不会的题同桌居然会,她就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我,我们都不会的就一起想办法,彼此沟通交流。当老师给我们讲解那些我们不会的题时,我听得格外认真。
一个星期下来,我从讨厌学案慢慢转变为喜欢学案了,因为学案让我们学会了课前预习,能和同学沟通交流了,有时在给同学讲解回家的研究成果时还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日久天长,在我喜欢学案的基础上,我的成绩也逐渐提高了,期末考试,我拿了全班第一名。这些都要归功于学案,如果没有学案,我一定又在第十名的边缘上晃荡呢!
就这样,课堂上,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分享观点,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就会有新的理解和收获,有时也许是错误的答案也会让我们引以为戒,下不为例。同样的,在数学课上,如果碰到难题,易错题,老师首先让大家独立思考,然后再同桌结合,小组结合,并让我们一起探讨,找出准确的答案。嘿,以前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字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精灵,让我们不得不从神游的状态中回到妙趣横生的课堂,再加上老师的幽默诙谐的语言,让我们在哄堂大笑中记住了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做题的技巧,还能让我们在考试中大展身手,考出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
还有在英语课上,老师要求背诵的课文,不会像以前那样,一个一个检查,那样虽然效率高,但是花费的时间也不少。于是,English老师也采用了那个方法——小组结合,这样,速度就会大大提高,不会再耽误课堂时间了。
为了端正我们的字迹,学校为此在下午开设了写字课,练习毛笔字和钢笔字。写的好的李骋宇、曾钰文、王志毅就成了我们的小老师,分组给同学们做示范。这可减轻了语文老师的工作量了。
我告诉你呵,我们学校的课改生活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变成了课堂上的主人、主角,而老师则成为了激发我们学习兴趣的好帮手!“开放”的课堂越来越有趣,越来越生动。
教师评语:
小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第一次做学案的经历,真实再现了课改刚开始时的不理解和迷惑,自己尝试了一次之后的收获,以及之后一个星期的感受,一个学期的成绩,无比在展示着小作者的学习生活。从语文课的体验写到数学、英语及写字课的变化,详略得当,语言质朴,真实再现了几年来小作者眼中的课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