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寺的竹林
乔国立
初到香严寺,我便迷恋上了那一片竹林。
随着台阶向上行走,便逐步置身于竹林之中,间或也有几棵杂木,但竹林占据着大部分空间。春末夏初,正是竹木旺盛的季节,每一棵竹子都在展示着它的青春年华。竹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同一位位少女在翩翩起舞。
香严寺以古朴出名,门前两棵粗壮的银杏树也很令人惊叹,但很多寺院都有这样的古木,算不上独特,寺内各种古建筑、佛像、壁画等,也显示着它古老的文化气息,但我总认为,唯有那一片竹林,才是它与众不同的景观。
漫步竹林中,空气是那么清新,微风中竹叶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环顾四周,细细欣赏,每一棵竹子都是那么笔直、挺秀。它们的根在地下相连,它们的枝在空中相互支撑,才造就了这样的姿态,这是团结互助成就的美。竹竿是翠绿色的,竹叶也是翠绿色的,通体翠绿,也并不使人觉得单调,亭亭的竹竿,纤细的竹叶,可以构成无数种图案。难怪自古至今,许多文人雅士对竹情有独钟。
香严寺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各座山上均杂木丛生,绿荫如盖,唯有香严寺周围,竹影婆娑。我猜想,这些竹子,肯定不是自然生长,是寺内僧人一代代辛勤培育的结果。建寺后,某一任方丈是爱竹之人,便在寺院周围栽种一些竹子,谁知土质很适合它们生长,便扎下了根。此后,僧人们不断地伐木做柴,给竹子让出更大空间,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树木越来越少,竹子便蔓延成林。
这样大的竹林,我真是第一次见到。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以往我见到的,多是园林中的一丛。十年前,我在厦门市委党校院子里,看到几丛竹子,每一棵都有碗口那么粗,直冲云天,敢于和乔木比高低。我当时曾感叹道:真是一方水土长一方物呀!在家乡附近,我见得最多的,是灌木丛一样的小竹子,是乡亲们做扫帚的好材料。有一年,我从朋友那里寻了一棵竹苗,种在乡下的院子里,如今也蔓延了一大丛,由于空间有限,生长得总是不够挺拔。
徘徊在香严寺的竹林中,流连忘返。坐在石凳上,联想着竹林四季的美景:春日里,竹枝吐露新芽,绿染遍野。最好是下一场春雨吧,蒙蒙的细雨悠悠地下,竹林中轻雾缭绕,宛若仙境;夏天来了,到竹林中来避暑吧,竹叶摇曳,如同和你絮絮低语;秋风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而这里,翠绿依旧;冬雪中,该又是一番童话世界吧……
香严寺的竹林啊,牵动着我遥远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