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孩子共同成长
——情绪管理篇
我家楼上有一个小男孩,大约有五岁,正上幼儿园。每天中午都不睡午觉,在小区的健身器材处玩。我有很多次午休时,都会在家里听到他声嘶竭力地吼他妈妈,“我不,我不。”要不就是连哭带踢地拒绝妈妈的某个要求。当然,孩子发完脾气后,下面就是他妈妈的河东狮吼。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和家人常常因为邻近健身区而苦恼。因为你刚躺下眯着眼睛想睡着,结果被小男孩与妈妈暴风骤雨般地对峙而惊醒,结果搅得睡意全无。想出去提醒一下娘儿俩,可是想想,都是邻居,孩子小,忍忍算了。
今天中午又是如此。吃完中饭,看表已经一点十分了。赶紧躺下准备眯上一会儿,还没合上眼皮,从健身器材区传来震耳欲聋的嘶吼声——小男孩又开始“发飙”了。接着传来的是妈妈排山倒海式的呵斥与责备。睡意全无的我,想起了这几年来和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的变化与成长。
先说说我,我是个急性子。急到什么程度,同事说我走路都带一阵风。其实我也不是生来就是急性子,我的急与快都是生活环境所致。
孩子满月之后,婆婆就回老家了。我在家休产假,一个人买菜、带孩子、做饭。我妈妈和妞姑姑常来帮忙照顾,洗洗涮涮的事包给了她们,倒是减轻了我不少生活上的负担。妞爸,平时闲暇时候也洗尿布。他白天要上班,只有到了晚上哄哄孩子睡觉、给孩子冲冲奶粉,别的也指望不上他。等产假快休完要上班了,孩子怎么办?婆婆身体不好,几个小孩子都没带。我妈妈正赶上更年期,情绪低落,还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没办法,从老家找了个小姑娘来照顾妞。一上班,签到、加班,连轴转的工作节奏着实让我有点吃不消。除了上班,剩下的时间全都用来照顾孩子了。为了适应这种生活,逼得自己学会了快速打理生活,快速处理事情。
快,不是问题。我呢,又有点完美主义倾向。还想在快的时候,再做到自己满意。那就免不了自己为一些小事着急上火。一着急上火,就免了不了唠叨、发脾气。现在想想,还是自己年轻气盛,海量不够,浅薄无知,不知道这也是生命的精彩,容纳不下这么丰富的生活元素。于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的脾气非但没有减退,反而日渐增长。
回想起孩子小时候,自己真的特别爱发火。有时是因为自己转化不了生存的压力,导致自己常常把情绪带回家中,撒给妞爸。有时是因为孩子哪一点没做到自己的要求,生气失望之余对孩子连批带吼。有时是因为妞爸没有做好我安排的家务事,于是指责抱怨他冷漠自私。于是早上吼,中午吼,晚上还吼,最后,妞爸和妞给我封了个绰号叫——母老虎。封了绰号我也没觉得有啥不好意思的,谁家女主人不吼才怪呢,我心里从来没把它当回事。一直到了孩子小学二年级,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天下午放学,孩子回到家给我说,她和同班的小朋友闹矛盾了,然后把事情原委叙述了一遍。听完我认为孩子自己做得不对,于是我诚恳地说对孩子说,XXX的行为并没有错,错的是她。话间刚落,孩子愤怒至极,对着我生气得大吼大叫:“你既然这样喜欢XXX,那你就当她的妈妈算了。”说完拿起自己的书包重重地从沙发扔到地板上。扔完还向我示威,说:“你别在我家了,你去XXX家当妈妈吧。”当时我就傻眼了,孩子这口气这模样这动作,分明是我发火的“黄金招式”,孩子居然如出一辙,和我不差上下。孩子过激的言行深深地刺激了我。这种失落像烈酒,像火焰,在我心中熊熊燃烧,心痛至极。那一夜,我失眠了。
说心里话,自从我怀孕知道自己要做妈妈了,我的生命似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我期待着孩子的到来,期待着和她一起生活,期待着开启我最美丽的一段旅程。可是,真的到来的时候,我又是如何面对的呢?手足无措地面对着生活中繁琐的杂事,时间被孩子的到来撕割得四分五裂。有时,忙碌完的你刚想喘口气,发现钟表已经指向要上班了的点了。于是,顾不上裤子沾上了孩子的尿渍,用湿抹布擦擦就走了。逛街根本没想过,哪有时间逛街呀,家里还有一个孩子等着你呢。什么个人形象,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头发梳梳扎个马尾赶紧走人,要不就迟到了。大人累点辛苦点,可是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就行了。辛辛苦苦做了这么多,把孩子养了这么大,孩子却在我言行的潜移默化下,变成了我最不想看到的模样。一种从未有过的挫败感深深地涌上心头,我彻夜未眠,我对妞爸说,自己感觉很失败。因为自认为自己付出了许多,理当养出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可是却这样的无礼和暴躁。那一次,妞爸大概觉得我心里很痛苦,也没说我什么,只是说孩子小,以后就好了。可是他越是这样说越让我难过。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都说家庭教育是根本,是基础。平时只是说说,这一次是来实战型的。真的,我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怒不可遏时,孩子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了。我暴跳如雷时,孩子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了。我歇斯底里地吼时,孩子看在心里,记在心里了。等到孩子面对委屈,面对不解,面对压力时,也和我处理的方式一样,暴跳如雷,怒不可遏,歇斯底里。我不知道,孩子的气质就是父母的状态慢慢内化给他们的一种气质呀!我在做的时候,已经将小小的种子也播洒在了孩子的心田上了。
我这才明白,书上说的什么是身教重于言教呀!给孩子讲一百遍什么是尊重,不如蹲下来拉着孩子的小手,静静地听她的述说;指责孩子一百遍不认真,不如坐在孩子的身边,拿起笔在本子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字,示范给她看;批评孩子没有礼貌一百遍,不如平时遇见熟人,你亲切地问候和真诚微笑的影响;呵斥孩子不懂事不孝顺时,不如你给自己的父母长辈端一碗饭倒一杯水的行动……
孩子,妈妈真的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当方方面面的压力来到的时候,我没有用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它,没有以一颗喜悦的心态面对它。我抱怨、牢骚、指责、不满。浅薄的我不知道,妈妈的平和情绪对孩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妈妈只会整天喊,扯着嗓子喊,其实妈妈是最无能的母亲。
怎么办?改变自己。
首先是学习,看书,向别的妈妈请教,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别的家长处理问题的方法。其次,学会控制自己的火气。怎么控制,我之前在某本育儿杂志上看到过,在发火之前,先用一个无形的“情感转换器”缓冲一下即将要爆发的怒气。于是,我先和孩子谈自己的想法,就是当我和妞在即将发脾气的时候,我们互相提醒,给对方说一句:“你现在需要一个情感转换器。”意即让对方将怒气暂且忍一下,过一会儿再发泄出来。最初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孩子看我怒目圆瞪,根本不敢和我说。后来我也是自己提醒自己,在将要发脾气的时候,先喝杯水或者自己静坐几分钟,或者自己离开要发火的环境,出去转一圈,或者到外面站一会,试着控制一下在心中冲腾的怒火。我真诚地对孩子说,妈妈需要你的帮助,你认为妈妈到了快发火的临界点时,一定要提醒妈妈。孩子看我确确实实在尝试改变自己,于是,才敢大胆地提醒我——妈妈,你现在需要一个情感转换器。
从最初控制一秒钟,到十秒钟。由控制十秒钟到控制一分钟,由控制一分钟到最后控制十分钟。渐渐地,我能做到掌控自己的脾气,不发火。同时,自己也在看书学习中,得到许多启示。当你越是懂得多的时候,你越感觉羞愧。想起自己曾经指责抱怨的那个时候,自己也会感觉脸发烧,真的羞愧难当啊。自己距离合格的母亲真的差很多呀!
控制情绪,还要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的来源。找到了来源,加以疏通,才能将火气灭在未起之始。读了许多书,反思了很多次,我才弄明白,自己的火气从哪里来(自己的情商低呀!)。孩子的到来,自己精力有限,加之工作节奏快,难免有时会跟不上节拍,产生的不和谐让我发火。妞爸又忙又懒,所有的家事都指着我一个人做,抱怨之心难免有之。孩子小,磨蹭调皮,让自己也很易发火。其实这些纷杂的事务谁家没有呢?谁生活在世间没有压力没有烦心事呢?自己气量小,眼界浅,又没有一个好心态,自然看到什么就很焦虑,很烦躁,很爱发脾气了。现在想想,只有我们家长内心平静,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而自己的这种状态又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状态。
于是,对妞爸,干脆不抱任何希望了,反正也指望不上。家里的地板有时间拖拖,真的觉得很累,就暂时先放那,等有时间拖。家里的衣服有洗衣机,能洗的机洗,不能洗的手洗,洗不完的放那儿,等有时间洗。这样一来,指责的心没有了,妞爸回来我情绪挺好的,也不埋怨他了,他反而更主动地去做家务了。(现在想想,其实当时他也挺委屈的,因为有了孩子,我的全部关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有时他有情绪,我根本没有在意过。在第九届家庭教育经验研讨会上,专家老师们提到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时,妞爸特别有感触。我们从郑州回到家后,就这个观点还真真地讨论了一下。希望家里初有小孩子的家庭,一定不要因为孩子忽略了夫妻关系的培育和成长。)
对孩子,也学“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平和心态来面对。写作业慢一点,那是孩子的节奏。慢就慢,只要不玩不磨蹭,慢但是全对,字写得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写字的速度提高了,也就不会慢了。考试考不好,没关系,咱们坐下来分析试卷,错在哪里呢?孩子有了问题,也不再呵斥,改为细声慢语地谈话,或者写成信,发到我们网上的小窝里让她看。借鉴之前妞爸的感受,我非常注重和孩子的感情交流。再好的建议,如果没有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也不会听。亲子关系好了,交流无阻。孩子渐渐的消融了与我的隔膜,再也不叫我“母老虎”了。
自己呢,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能力的加强,属于我的时间越来越多。自己也捣饬捣饬发型,长发变成了干练的短发。有空也逛逛街,花钱不多,买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变变形象。坚持多读书,读好书,也提升提升自己的内涵。把自己的感受写成文章,发到咱们的小窝里。抽空也学习学习别的博友优秀的育儿经验。周六周日抽时间也带孩子的小伙伴一起爬爬山打打球,业余活动丰富一些,多彩一些。自己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阳光,笑容也越来越多。
快乐的心态有了,以一个积极的心情去面对生活了,家里的笑声也多了,我掌控情绪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有一次,我们央妞爸带我们去吃烤鱿鱼。妞爸说那东西是街头餐,不卫生,不带我们去。却禁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还是带我们俩去了。结果吃的时候呢,他一个人看着我俩津津有味地吃。我逗他,其实也就是“嘲讽”他不吃这些。结果他生气了,我也生气了。回到家,妞爸火冒三丈,谁知道他哪里来的火气。要是搁在以前,我早就枪对枪炮对炮地发起“进攻”了。但是,经过这几年的磨炼与情绪控制,我一句都没吭。妞爸滔滔不绝地说,那些街头餐不能吃,不卫生怎么怎么了。我就坐在沙发上,认真地听。听完,我平静地对他说:“确实,你说得很对,街头餐确实不卫生。以后我们少吃就是了。”然后我该干嘛干嘛去了。当时妞爸有点愣了,他没想到我会以这样的冷静面对他的“咆哮”(他脾气好,基本上不发火,那一次真的很生气)。不过,我从他惊愕的神色当中也看到了对我的欣赏,因为我能控制我的情绪,做到冷静,做到平和。事后,我对妞说,“爸爸说得对,街头餐真的不卫生,只是爸爸的语气和神态有些过激,他需要一个情感转换器。如果他用一种更理智的情绪跟我交流的话,我会更容易接受。”
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学习的情绪与气质。父母只有拥有平静的内心,才有可能沉淀和吸收教育的思考。现在,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有时也偶尔发一下小脾气。哪怕我心里再怒火熊熊,我还是一脸冷静地听孩子说。我经常拿在校信通第九届家庭教育交流研讨会上李宏照老师讲的一句话来反思,青春期的孩子逆反是很正常的。家长越是拧着干,孩子越对着干。尤其是李老师那个扳手腕的动作,极其深刻。孩子越大声,我越小声;孩子越激动,我越冷静。孩子一出口,尽管像伸出一拳重重的出击,我回应的是柔软的棉花,孩子渐渐的也变得情绪平和了。有时她因为某事,本来一肚子气,跟我说话前两句还愤怒至极,但是一看我神色柔和,渐渐的,后面的声音就变得趋于冷静,可以看得出她在努力地掌控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语速和声调。
其实现在有时我也会偶尔发一下脾气。只是,声音、语气都在我的掌控范围之内。就事论事,点到为止,说到孩子的心里,然后就收言缄默。只有我做到了情绪控制,孩子才能做到情绪控制。只有我做好了自己,孩子才能做好她自己。有许多时候,当我看到别的妈妈在公共场合大发雷霆,就像邻居家的这一对母子,我总是忍不住想上前去劝两句。但是,想想我一路来学习情绪控制的经历,绝非是外人一两句所能劝到的。没有自我觉醒,没有自我改变,没有来自内心的痛彻和要求,也就永远做不到情绪平和。
各位亲爱的博友,当孩子声嘶竭力地对你吼的时候,不要把批评的矛头指向孩子,批评孩子暴躁易怒。你应该先看看自己,平时你是不是也是一个爱吼的家长呢?你是否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呢?越柔和的母亲,她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喊,对孩子嚷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心中的这种引导能力。希望我们都和孩子共同成长,做一个情绪平和的家长,永远拥有能引导孩子的优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