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拓展,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识字空间
一、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
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家电商场”等等识字活动。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教材的学习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广告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都成为儿童识字的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体会收集、整理、编排的创造过程。
二、在阅读中识字
我们都知道,识字的最重要途径是阅读。当儿童识字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会有阅读的愿望和阅读的冲动。这时我们要及时抓住机遇,机智、有效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鼓励阅读,并且指导他们怎样去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了解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本,及时向学生推荐,鼓励学生多购买课外书,并相互借阅。买了,还要读。在家里读,我们看不到,怎么办呢?我们就通过学生在校的表现进行宏观的调控,对于识得的字多、词汇量大、知识面宽的,我们就予以大力地表扬、激励,在班级中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这样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对识字的帮助是可想而知的。
关于鼓励阅读课外书,我在教一年级时还做过这样一个尝试:每天布置学生读一篇童话故事给爸爸、妈妈听,每周后都要进行一次讲故事比赛,这样,学生在读故事中即认识了生字,又丰富了语言。
在课堂中,我们还通过了多种趣味性的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如创设情境识字、抓住规律识字、汉字开花、词串识字、每周一歌、每日一诗等。如此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自愿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我班的学生无论是识字兴趣,还是认字数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总之一句话——让识字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我们才能省事又省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是不可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阅读能力形成得早,理解能力则发展得快,学生自学的能力就强。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时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从实质上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得越早越好。
儿童阅读是他们形成自学能力,主动发展的基础。为此,应当大力发展能使儿童尽早阅读,进入意义场的语文教育,并且把这种语文教育看作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突破口。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会念、会读、会朗诵,强调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为不要求学生对所有生字都会用手写,孩子们很快就能做到会认、会读、会组词,可顺利朗读课文。
汉字是形象联想的文字。汉字不同印欧语系中的英语,英语的书面符号是一种表音文字,每一个单词都是由没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繁复丰富的词法形式、形态标志,句子的组织以动词为核心,完整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相对自由。汉字的表意特性,使字形和意义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表意文字的汉字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思维方式,强调重领悟、重意会的审美习惯。因此,看到一个汉字,容易产生联想,推测它的意义。这样就使得儿童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凭借字形猜测出词句的大意。汉字形声字占绝大多数的特点,又使得儿童在没有教的情况下也能对音和意揣摩个八九不离十,这就使儿童在阅读中实际使用的汉字远远不止课堂中所学得的,他们在阅读中障碍越来越小,遂使阅读兴趣越来越高,一个生动鲜活充满神奇的世界在他们面前延伸,使他们获得快乐,并不断产生认识未知的动力。
三、在课外生活中识字
汉字在学生的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在课外生活中识字,是一种重要的识字方法,它是课堂识字的巩固与补充,因为生活是个大课堂。比如:大街上的广告牌、路旁商店的名称、商店里各种商品的名称、食品包装纸、饮料瓶、牙膏盒、说明书、废旧报纸、同学姓名等,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材料。我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字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一问、查一查,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也为了进行宏观调控,我还鼓励学生把生活中识得的汉字收集起来,制成识字本,带回学校交流、展示。
“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运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喜欢识字,主动识字,视识字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识字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还应牢牢把握好识字教学的要求,“会认”的字就坚决不写,会写的字就一定要求写正确端正。不随意提高要求,也不随意降低目标,决不要求学生“会写”新教材中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以免影响学生识字的兴趣,打击他们识字的积极性。在识字的要求上,我们也不能 “一刀切”,对识字能力差的学生不歧视,允许他们发展得慢一些,相信他们以后肯定会认识;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多识一些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总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只有认认真真地过了识字这一关,学生今后的阅读和写作才不会有障碍。我们相信:只要有我们教师的不懈努力;有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我们的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