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体验
“爸爸,今天品社课,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体验当残障人,用一只手折纸。我写了一篇作文。”豆豆放学一回到家,就向爸爸报告。
平时,爸爸特关注豆豆的校园生活,连忙问:“快,读读,让我听听。”
爸爸听完豆豆的作文,皱起了眉头:“文章只讲述了一只手折纸的过程,就像隔岸观火,缺少真情实感。”爸爸又说:“一只手折纸一定很困难,在折纸过程中要用心去体验残障人生活的不容易,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读者。”
听了爸爸的话,豆豆若有所悟,他闭上眼睛,在脑子里认真回放了一遍折纸的情形,回忆了当时艰难的折纸过程。五分钟后,豆豆自信的睁开双眼,欣然提起了笔,“一会儿撕,一会儿咬,用尽吃奶的劲儿才撕咬出一个霍霍牙牙的正方形。纸片像一只淘气的猴子,老是跟我作对,光想跑到桌子底下。”句子越写越生动,爸爸看了,脸上顿时有了笑容。
爸爸认真地说:“撕、咬是对裁纸动作的描写,很真实,写出了一只手折纸的艰难。纸片像一只淘气的猴子,这个比喻句写得好,很形象,通过侧面描写让读者想到一只手折纸的困难。”
“除了写自己怎样做的,还要写一写想到的,这样才能把真情实感写得更具体。”爸爸又说。
豆豆不假思索地说:“看着这个歪歪扭扭的‘东南西北’,我想到了因为地震失去手臂的残障人,他们的生活一定很困难,我要能帮助他们该多好啊!”
是啊,只有用心体验,就一定能写出饱含真情的文字,写作文就会变成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请看河南省实验小学三(9)班刘修名同学的作文:
体验单手折纸
今天品社课上,老师叫我们折纸,同学们一听欣喜若狂,老师又说,折一个“东南西北”,同学们更是开心,但老师接着又说要单手折纸,体验当残疾人的滋味,同学们顿时哑语,嘴巴张得像鸡蛋一样大。
老师给每人发了一张长方形的纸。看着这张纸,我犯难了:折“东南西北”要用正方形的纸,看来老师是有意给这次折纸增加难度。
我先要把长方形的纸撕成正方形,折出一个三角形,把剩余部分撕掉,牙齿、下巴、身体齐上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撕咬出一个霍霍牙牙的正方形。再看同学们,有的已开始折,有的比我的速度还慢,正吃力地撕纸。开始折了,这张小纸就是不听话,我只好用下巴使劲摁住它,心想:看你往哪儿跑?它这才变乖。尽管折得不是很周正,但总算折好了。该在上面写字了,我准备用另一只手出来帮忙,被老师看到了,“记住你是残疾人,写字也要用单手。”我赶忙把一只手藏回衣服里,用下巴压住纸片,埋头苦写,好半天才写完东、南、西、北四个字,字体东倒西歪的,难看极了。撑的时候,我用四个手指使出吃奶的劲,撑呀撑呀,撑了好大一会儿才撑起来,这时的我,手心已经汗津津了。
我怎么也想不到,单手折一个“东南西北”竟然这么艰难。这次单手折纸让我想到了残疾人生活一定很不容易,今后我要尽力去帮助残疾人。
点评:
小作者按照“撕纸——折纸——写字——撑起”几个步骤,重点描写了克服折纸过程中的困难,突出了单手折纸的不容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结尾一段感受很真切,让读者也感同身受,引起强烈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