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谈我校学生作文情思的不及与提升对策(之一)作文

2019-07-11 
谈我校学生作文情思的不及与提升对策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方面的适度研究,2007年10月份,我们对我校3-
 

          谈我校学生作文情思的不及与提升对策

                     

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方面的适度研究,2007年10月份,我们对我校3-5年级学生的1000多本作文进行了阅读评析,深入调查了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发现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即“情思不及”。这里的“情思”即思想感情。“思”还有第二个意思,即思维,如联想、想象、推理、想法等。这里的情思,应该属于语文课中的“人文性”范畴。情思不及,也就是作文中的人文不及。具体表现有三:

一、我校学生作文情思不及的具体表现:

1.在写景状物一类作文中,绝大多数学生只写客观之景、客观之物,不会借景物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学生写竹子,只是写了竹子有多高,多粗,什么颜色,叶子的形状这一客观事物,却毫无自己的情思。

2.在叙事一类作文中,绝大部分学生只写客观过程,表达不出自己的情思。如:写汶川大地震,90%的学生只写了那里受灾严重的情况,灾民如何苦难,解放军如何救灾……总之,都是写别人所为,根本没有自己的情思。有极少数学生写得好,如:一位女孩子在简要写了严重灾情之后,又写道:“那里有不少小女孩变成了孤儿,她们可怎么过啊!我要建议父母收养一个。我家房子不大,得收养一个女孩儿,与我同睡一床;我家也不富裕,要收养一个个子比我低的,可以穿我的旧衣服……”这样,文中我有“情”有“思”,就比较生动感人,可惜这样的文章只占10%左右。

3.在写人一类作文中,多数学生只写文中人物的客观外貌、所作所为,不写自己的情思

   二、 对学生作文情思不及的理性思考

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作文研究共同体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研讨,一致认为,学生作文情思不及,违背写作宗旨和语文的人文性。

人为什么要写文章?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和“思”。作者心中的“情思”,是写作的动机;作者文中的情思,是写作的目的。      

1.作者之“情”在文中的重要性: 翻阅千古文章,凡是感动人的,必是有真情的。五年级学生曹家辉写的《伤心的一刻》,有这样的内容:“我拿着自己69分的考卷,迈着沉重的脚步,怀着惭愧的心情,向家走去。这时,我仿佛看到了妈妈默默地坐在椅子上伤心落泪,又仿佛看到爸爸那严厉的呵斥声……”这生动的几句,就来源于真情。

 2.作者之“思”在文中的重要性: 思能使作者浮想联翩,使作文内容丰富多彩 。人们感官所及的客观世界,总是有限的天地,而人的“思维”——尤其是想象和联想所及的世界,却是无限的天地。它包罗万象,瞬息万变,无比神速,这就给丰富作文内容,展开作文篇幅提供了条件。如:五(6)班学生崔林峡,写自己“在中秋之夜,手里拿着月饼,抬头看着明月,想起了远在西藏的爸爸”如果只写到这里,也不过是一张客观的照片,可喜的是小作者接着写道“远在西藏爸爸,此时此刻也拿着月饼,遥望明月,思念千里之外的我们吧!”小作者以联想的方法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人们常说,“文若其人”,这里的“人”就是作者,如果作文中只是干巴巴地叙述客观事物,没有作者的“情”和“思”在里面,作文岂不是“千人”冷冰冰地“一面”,“万人”单调无味地“同声”?“有文”而不“载道”,是作文之大忌,必须将此立为专题进行探讨。由此,我们认为如何提升学生作文情思不及应该是我校当前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我们作文研究共同体便将其确定为我们以后的研究方向。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