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陪伴,助力成长
孩子的学习,要不要陪伴?从妈妈的角度来看,我的孩子正处在幼儿时期,自然离不开家长的悉心陪伴,这是因为这时候的小宝贝没有是非观,没有学习意识,更谈不上什么自主性。我要陪伴他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我要陪伴他养成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我要陪伴他一起探索求知的快乐。我也相信,有了我的陪伴,我的宝贝会在幼儿时期获得快乐健康的成长。但需要声明的是,这种悉心陪伴,并不是包办。比如,宝贝的生活习惯,从幼儿时期就要学会慢慢放手了,孩子的自理能力也要从小慢慢培养的。再如宝贝的听故事习惯,从幼儿时期就要常抓不懈了,好习惯的养成自然少不了陪伴。
那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怎样的陪伴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怎样的陪伴才算智慧的陪伴呢?从教十几年来,我感触颇深。下面我仅以老师的身份来谈谈这个问题,希望对处在迷途的家长朋友们能够有所帮助。
用心陪伴。这是对于处在低幼时期的孩子来说的。幼儿园自不用说,初上小学的孩子也是如此。这是因为这时候的宝贝们正处在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离不开大人的引导和帮助。他们是初学者,不懂方法,没有经验,刚上路,未免困难重重,所以我们要保护孩子的这种难得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我们要不断地给予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我们要教给孩子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对做好的方法,让孩子对探索新知保持高昂的兴趣,让孩子尽情地感知学习知识带来的快乐。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一定要陪,要用心的陪,有时还要手把手的教。我们要让孩子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然,这时候的陪也是为了以后的不陪。
适度放手。这是对于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养成一定行为习惯的中年级孩子来说的。这时候的陪伴完全不同于低年级,我们要陪伴,但再也不能是学习之初时有求必应时的全心呵护和陪伴,否则,会让孩子养成依赖懒惰的心理。所以,我们在孩子遇到难题时,要多引导他自行解决,其实这种陪伴在二年级下学期就应该慢慢着手了。难题要在孩子独立思考之后还解决未果的情况下出手相助,但也不是直说答案,依然要坚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来引导孩子,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数学上告诉他们思考的方向,写作上引导他们写作的思路,我们完全可以以亦师亦友的身份陪在孩子左右,而不是像监工一样时时监控着孩子。写作业时,要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相信他们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很好地完成作业,相信他们能够很好地自我约束和管理。孩子也会在我们的适度放手中慢慢养成自我检查、自我约束的习惯。所以中年级阶段,也是孩子能否顺利过渡到自我独立的关键时期。
智慧陪伴。孩子到了高年级,独立意识增强,有的孩子还提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不需要父母的陪伴了?错,需要,很需要,只不过这时候的陪伴更具有挑战性,需要我们智慧的陪伴。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与孩子平等对话,给孩子独立自由的空间,这个时候的我们更应该是孩子的挚友,默默地给予孩子温暖和陪伴。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他自行解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要告诉他主动承担责任;在孩子出现迷惘时,要及时引导明亮的方向;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默默地支持他陪伴他,让他知道前行的路上虽然布满荆棘,但父母永远是他坚实的后盾,只有有毅力、有信心、有勇气的孩子才能走得更好更远。孩子失意时需要我们春风化雨般的叮咛,孩子冲动时也需要我们当头棒喝的警醒。
总之,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陪伴,陪伴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的有心、细心和耐心,也需要我们的智慧。智慧陪伴,助力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