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中,有太多令人感动也向往的细节。
比如运动会。巴学园的运动项目,绝不同其他学校一样“随大流”,而是由小林校长精心设计游戏,不仅具有体育意义,更有趣味性,甚至设置了让孩子大声呼唤着找出“某某的妈妈”然后手拉手冲向终点的环节。这样的运动会,简直是一场精彩的大戏呢。而“大戏”的高潮部分,莫过于最后的冠军竟然是全校中个子最低、四肢最短的高桥同学!
这才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运动会呢,这才是一位懂得教育并且愿意做教育的校长,这才是一所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爱意的生机勃勃的学校。
最近,我们也要举行运动会——“蔬菜总动员,健康合家欢”亲子运动会。在昨晚开了筹备会之后,我回到家里,翻开久违的《窗边的小豆豆》,才发现我们的运动会竟然同巴学园的运动会竟然有不少巧合——我在建议体育老师把蔬菜的元素融入运动之中、把蔬菜作为奖品发给各个家庭时,可根本没有想到巴学园是怎么做的。
我只是每一个孩子都快乐,希望他们不至于像我小时候一样,虽然怀里揣着一团火,却总是坐在冷板凳上。
是的,我的回忆,其实代表了大多数孩子的经历——过去的大多数孩子,以及今天的大多数孩子。
我曾经以为自己的落寞,是值得同情的。而当了老师之后,我却发现,另一类孩子,其实更值得同情。
就像我的那位女同学。
现在想想,她应该是很漂亮的女生。不过在当时,没有人会夸她漂亮。因为她是一个“留级包”,被老师叫到讲台前领卷子时,总是说她不开窍。她呢,总是一声不吭地低下头,含着泪,在同学们的窃笑中默默地转身回到座位上。从我的角度看过去,她的耳朵通红通红的。
同班几年,我们真正冲她报以赞许的掌声的,只有一回。
对,是在运动会上。
八百米,没有人报。
老师鼓动了半天,也没人响应。后来老师急了,拉长了脸,意思是你们的集体荣誉感哪儿去了,要是没人报咱们多丢人。
她就怯怯地举起了手。
她就上了跑道。
在第二圈的时候,她的鞋掉了。
她涨红了脸,咬着嘴唇,接着跑。
于是原本冷嘲热讽的我们也认真起来,扯开了嗓子给她加油。
等到她跑下来时,一瘸一拐。因为我们的跑道,是用煤渣铺成的。
在当老师的时候,有一次开运动会动员会,校长笑谈:“如果不开运动会,让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怎么获得成就感?”我们都笑,可我心里却总有点儿堵。学习好坏与是否参加比赛……有关系吗?难道只有在运动会上,才能让这些“学习不好”的孩子获得成就感?如果运动会只是为了表示我们有这么一道——有这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一道,“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道、“丰富多彩”的一道……是否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办一所理想的学校,这是我惦念许久的梦想。同样,举行属于每一个人的运动会,是这个梦想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是时候了。
至少,已经起步。
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