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情为何物
——在《牛郎织女*一》中“探讨”爱情
《牛郎织女》是一则古老的民间故事。对于故事内容,学生们早已熟知。如果按照常规教学,必定是教师在上面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在下面听得万分痛苦。为此,我选了一个有些大胆的话题。
“从人类诞生那天起,有一个话题久盛不衰,那就是爱情。”当我站在讲台上,说出上面一段话,又在黑板正中郑重其事地写下“爱情”这个词时,全班同学都愣住了。片刻之后,胆大的你看看我,我望望他,互相挤眉弄眼,嘻嘻哈哈。胆小的紧闭双唇,依然坐得端端正正,只是眼睛中透着几分惊讶与羞涩。文静的女生红看脸低下了头。调皮的男生拉长了声音“抑扬顿挫”地念着:“爱——情?!”
“是的。爱情。”我一本正经地说。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们,能帮我解答吗?”孩子们大约还没从“爱情”这颗炸弹中醒过来,迷惑不解地望着我。“问世间情为何物……”我的话还没说完,他们异口同声喊道:“直教人生死相许。”喊完又笑成一团。
“我很想知道这让人生死相许的爱情到底是什么东西,谁能告诉我?”我的目光在他们脸上扫过。大约孩子们觉得我不像在开玩笑,迟疑片刻,有些同学举起了手。
“爱情就是一个男的喜欢一个女的,这个女的也喜欢那个男的。”胆大的张颖超朗声说道。我点了点头。
“爱情就是为喜欢的人付出一切。”小女生刘孟洁红着脸坚定地说。我又点了点头。
“爱情就是和喜欢的人结婚、生孩子。”这个解释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爱情就是……”
在我频频点头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诠释着对爱情的理解。那份羞涩已消散了许多。
等到孩子们讲完自己的想法后,我赞许地说:“你们说得真好。爱情是人类纯真而美丽的情感。在文学作品里,它是‘执子之手,与子携老’;在流行音乐中,它是‘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对男女之间,为什么会产生爱情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当孩子们打开课本,他们对知晓内容的课文已经有了读的欲望。鉴于这一课是略读课文,学生对内容也比较熟悉,我跳过初读课文,直接进入精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这一环节。
“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牛郎呢,是地上的一个凡人,为什么织女会爱上牛郎呢?请你们边读边思考牛郎有什么优点,所以织女爱上了他。”
孩子们开始读课文了。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了认真、深思。
课文读完了,不少孩子兴奋地举起了手。这个时候让他们讲自已的发现,答案一定单一而浅薄。我装做没看到他们举起的手:“请前后桌的同学交流一下看法。”孩子们呼啦一下围成堆,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不少孩子争得面红耳赤,教室里的气氛变得十分火热。十分钟后,教室里安静了,学生们汇报起自己的讨论成果。
“牛郎是个勤劳的人……”
“他能吃苦……”
听着孩子们的发言,看到牛郎的优秀品质一点点被学生 “读”了出来,我暗自高兴,不料一个意外的答案出现了。
“老师,我觉得牛郎很傻。分家时哥哥只给他一头老牛、一辆破车,他居然什么也不说就走了。”调皮大王崔翔认真地说。
全班同学又一次笑翻了天。找优秀品质找出个缺点,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但有一些同学也赞成他的看法。我想了想,说:“请你们读读他听了哥哥嫂子的话心里是怎么想的,再读读他离家时的态度,最后看看他离开家后做了些什么?”孩子们又一次打开了课本。
“牛郎听了哥哥嫂子的话,明白家没什么让他留恋的了。”
“他头也不回地走的。”
“离家后他白天打柴换粮食吃,晚上睡车上。后来盖了房子,开了一块地。”
“明白了哥哥嫂子的无情无义,牛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家。离家后,他不是束手无策、坐以待毙,而是靠自己的双手,自力更生地生活。他傻吗?”
“不笨,还很有骨气,很坚强。”孩子们有些明白了。
“再请你们读读牛郎向织女求婚时说的话。找找他要和织女结为夫妻的理由。”
孩子们一边笑,一边翻开书。
“是‘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
“织女是天上的仙女,长得很漂亮,可是在牛郎眼里,她的最大优点是——能干活。你觉得牛郎看中的是……?”我把疑问的目光投向孩子们。
“是人的内在美。”
我笑了。“牛郎在遇到织女后,一下子找到了她的内在美,他傻吗?”这下孩子们明白了:不留恋物质自强自立,不重外貌看重人内在美的牛郎怎么会傻呢?
“这叫大智——”“若愚——”孩子们齐声回答。
牛郎的问题解决了。
有了牛郎做铺垫,孩子们很快找出了织女的优点,发现牛郎和织女都是勤劳善良、能吃苦、坚强的人。惺惺相惜、“你能干活,我也能干活”爱情就这样脚踏实地、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牛郎织女勤劳善良、坚强大度;爱情要建立在了解尊重的基础上;看人要关注内在品质。从嘻嘻哈哈谈爱情到明白这些道理,我的教学目标已完成了,这节课似乎可以结束了。可是在与孩子们一起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隐约感到还有可以发掘的东西。是什么呢?对了,就是它。
“织女遇到牛郎,她做了些什么?”
“她先是听牛郎讲自己的经历,然后又对牛郎讲了自己的情况。当牛郎提出和她结为夫妻时,她想了想才同意。”
“她做得对吗?她的做法对女孩子有什么启发?”
讨论了一会儿,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女孩子不能轻易相信别人的话,不要不假思索做出重大决定,要全面分析,慎重考虑。
课真正结束了。我说:“下课。”一个同学说:“老师,男女都要这样做。”全班同学都笑了,我也笑了。
六年级学生大都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事物缺少正确的看法和冷静的处理方法。对于爱情他们似懂非懂却充满好奇,不敢公开讨论又想通过谈论这个寻找长大的感觉。帮孩子建立正确评价一个人的标准,理智地看待爱情,冷静处理突发状况,单纯的说教明显过于苍白。《牛郎织女》,为我提供了一个教育的平台。
爱情,是个不能在孩子们面前回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