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图文互动,丰富想象,促进背诵作文

2019-06-23 
要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了,写景的文章该怎么教?只是让学生反复的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从而来体会庐山云雾
 

要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了,写景的文章该怎么教?只是让学生反复的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从而来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吗?干巴巴、毫无生机地指导朗读,顶多是学生把声音喊大些,嗓门提高些,在头脑中和心中,根本就没有庐山云雾的形象。

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接触庐山云雾,让学生读出发自内心的对庐山云雾的热爱,我就去电脑上找了书中所形容的庐山云雾的图片形象:像白色的绒帽,像一条条玉带,像茫茫的大海,像巨大的天幕。由一缕轻烟,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由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变成了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每一个书中比喻出来的形象,我都在网上找到了对应的图片,上课时我说:“我们只是看到了作者的比喻,到底他说的和真的庐山云雾像不像呢?”,学生摇摇头,小声说:“我们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像不像。”我就顺势说:“咱们来欣赏欣赏图片就知道了。”学生们迫不及待地大喊:“好!”

刚开始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白色的绒帽”,图片映入眼帘时,学生只是轻轻地点点头,小声嘟囔:“像,有点像。”第二幅图片“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出现时,学生们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哇——”的一声长叹。当第三幅“茫茫的大海”、第四幅“巨大的天幕”出现时,学生的惊叹声不断。

 当“一缕轻烟”来临时,学生只是轻轻的一声“哇——”,这一缕轻烟对他们视觉的冲击是多么微小,多么柔弱,他们害怕自己的一声长叹,吹跑了这缕缕的烟雾,多么有爱心,懂得珍惜美景的好孩子呀!

这么怕令人惊散的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画面上像是银河落九天的惊人一幕,顿时刺激着他们的视觉感官,一时间让我们分辨不出是九天飞瀑,还是庐山云雾,学生的惊叹声一声挨着一声,此起彼伏。

在画面上出现“北冰洋上的一座座冰山”时,学生的惊讶声:“哇————”异口同声,惊天动地。突然把我也惊醒了,我随机就问:“孩子们,你们一直惊叹什么?”

小手顿时像一片树林一样,“图片太漂亮了!”“庐山的云雾太美了!”“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太令我惊讶了,没想到这么震撼人心!”

“噢,同学们都是在惊叹,图片给我们带来感觉对吗?”我很冷静。

“嗯,实在是太漂亮了!”

“那老师只是让你们欣赏这一幅幅的图片,注意不让你们看文字,只是看图片,你们能有这样震撼的感觉吗?你们能看出来他们像绒帽,像玉带、像茫茫的大海、像巨大的天幕、像一缕轻烟、像九天银河、像四蹄生风的白马、像北冰洋是的巨大的冰山吗?”

“不能!”

“对,我们除了惊叹图片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外,还应该惊叹什么?”

“惊叹作者的比喻,太像了。”

“还应该惊叹语言的魅力太强大了,它能让我们不看图片就能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而只有图片却不可能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文字带给我们的想象和感染力比图片要巨大的多!”

本来还想多一句嘴,交待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也要多多使用比喻句的,又觉得这句话多此一举,学生不知道吗?知道!但会用吗?会用的,想用的同学,会去用。不想用,想象力苍白的学生,你再交代他也不会用。

干脆让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一组闭上眼睛想像文字带给他们的画面。然后再交换过来尝试。

这时学生的读,我能听出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他们的读赋予了电脑上图片的生机与活力;他们的读是由衷的对庐山云雾的超级热爱。

最后交给学生想象的方法: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用头脑去思考、放飞思绪去想,大胆的想……

几遍朗诵后,学生兴味盎然,有了熟读的基础,再加上刚才的想象,大部分学生很快就把2、3自然段背会了。

我想这节课我就教会了学生一点,那就是鼓励学生要勤于想象,闭上眼睛天马行空,随意联想。然后放声诵读,欣赏美文,背诵美文,陶醉其中,其乐无穷!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