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去上好一节课
今天,终于克服了自己假期中的惰性,认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其中读到一个故事,让我感想颇多。
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怎样用一生去上好一节课哪?怎样像这位教师一样去做这样的准备哪?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了答案,那就是读书。古人说:“厚积而薄发”终生与书相伴,如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长河。渊博的知识不会让你感觉教科书的单调,你所交给学生的也不会只是书中包含的那一点基础知识。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断的读书也是在不断的为上好每一节课做着不懈的努力。这就是“用一生上好一节课,而真正的直接准备只需15分钟”所蕴含的道理。感动之余,我也不由汗颜。书中的道理我早已知道,可是“没时间呀!”“哪来的那么多时间,简直忙死了?”在我的周围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嘴中也不时发出这样的声音。是呀,没时间,教师也只是一个个的普通人,他和所有的人一样需要做家务,需要照顾老人、孩子,需要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哪来的时间去读书,哪来的时间去做一生的准备?因此,似乎我们永远没有时间。
静心思考,当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时,老天却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为什么别人有时间去读书,去写博,去研究教材我们就没有了哪?怎样解决时间问题去读书做好一生的准备哪?
首先,把读书当作一种休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有了兴趣,就算前面困难重重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克服困难。如果把读书当作一种任务那读起来,一定是走马观花,又有什么作用哪?但反之我们把读书当成是工作之后,换换脑筋的一种休闲,自然乐在其中,一种精神的享受,一种内在的需求,读出的一定是另一番风味。
其次,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
没有时间读书的问题症结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事情。我们总为去上好一节课去准备,绞尽脑汁,却毫不连贯,只为单个进行。那我们就需要一次次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却没能发挥他们最大的作用。我们读书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读了,隔两天不读,又忘了书中一切,需要用时又从头再看一遍,重复性的劳动不但没让我们熟能生巧,反而让我们觉得时间更少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让我们不禁产生一种疑问,读书真的有用吗?于是我们就又找到了合理的借口不去读书。要坚持就需要我们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哪怕每天只读一页,只要坚持下去,读书便会成为一种习惯,像你的衣食住行一样缺一不可。
我深信一句话:“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请让我们开始喜欢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把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用一生的努力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