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 比 例的意义》学案设计作文

2019-06-11 
正 比 例的意义【学习内容】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学习目标】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
 《正 比 例的意义》学案设计作文

正 比 例的意义

【学习内容】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习目标】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习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正比例意义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     学习探究

1、         认真阅读课本70和71页的内容。

2、         观察下面的记录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工作总量是怎样随着工作时间变化的?

(3)、相对应的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的比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4)、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它们的比值表示什么?

(5)、怎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3、填一填:

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工作时间发生变化,(   )也随着发生变化。当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的(  )一定(也就是工作效率一定)时。我们就说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是成(  )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关系。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正比例关系怎样表示?

5、试一试:

播音员要播一份稿件,播音员播音的时间和字数如下表:

 

时间(分)

5

8

10

12

字数

1250

2000

2500

3000

播音的时间和字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想一想:

1、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举例说明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需具备哪些条件?

(以上是学案,下面是教案。)

二、专项训练

1、根据下面的信息写等量关系。

(1)、总页数和每天看的页数。

(2)、总价和数量。

(3)、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

(4)、路程和时间。

(5)、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

三、     汇报交流

一)、汇报知识要点

1)、小组交流知识要点。

2)、全班交流知识要点。

二)、逐个解决

这一环节根据学生的学情而定。但重点检查探讨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和判断的方法。

讨论质疑:第2题汇报完后质疑:

判断两种量是否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第5题汇报完出示下题让生判断:

播音员要播一份稿件,播音员已播的字数和未播的字数如下表:

已播字数

250

500

750

1000

未播字数

1250

1000

750

500

 

 

 

 

四、自主总结

1、生活中还有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举例说明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需具备哪些条件?

五、自主练习

1、课本73页第1题。

2、73页第3题。

3、课本77页第4题。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