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这个环节设计得真好!作文

2019-06-11 
“这个环节设计得真好!”是我自己夸自己的,真有点不好意思了!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

 

   “这个环节设计得真好!”是我自己夸自己的,真有点不

好意思了!这个环节设计得真好!作文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课文写的是周总理小时候跟随伯父在沈阳上中学的时候,

亲眼目睹了在外国租界里,一个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却无处伸冤,反而被中国巡警训斥的令人气愤的事情。这件事引起了他的思考,使他明确了学习目的,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的故事!

    课文比较长,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旧中国,学生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得不多。新课伊始,结合孩子们搜集的资料,我向孩子们介绍了当时的历史状况,主要介绍了租界的情况,这样同学们就对课文叙述故事的背景有了相当到位的了解了。

    开始学习课文了,我以“是什么促使周恩来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线索,引导学生读书,使学生明白了正是周恩来当时目睹的那一令人气愤的一幕促使他树立了这个宏愿。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学习这篇文章最长的一个段落。段落比较长,但是也没有值得指导朗读的切入点,事情又不复杂,为了解事情内容而反复指导朗读的意义也不大,怎么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生活在租界里的中国人受尽欺凌才是这段的

重点。对,激发学生的想象,结合上下文揣摩这个妇女、巡

警、洋人、围观者以及周恩来的语言、神情、内心,把这一悲惨场景重现于课堂上!想到这儿,我就对教案进行了临时的调整,就有了下面的精彩环节: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了这段课文。

    师:洋人肇事了,他的表情怎么样?

    生:得意扬扬。

    师:这就不正常了。正常的表现应该是怎么样?

    生(很多):面如土色、胆战心惊、惊慌失措、惶惶不可终日、脸色苍白……(孩子们的词汇真丰富啊!)

    师:是啊,这个洋人之所以和我们想的不一样,是因为他有警察撑腰啊!这个巡警是怎么训斥妇女的?

    (思索了一会儿,小手如林)

    生:只能怪你的亲人没长眼,不看路,轧死了活该!

    师:没理辩三分的可恶的巡警。

    生:好了,不就是死了个人吗?有什么大不了的?

    师:轧死人了,还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国人当时真不算一个人啊!

    生:你不要纠缠了,再纠缠,我把你抓起来!

    师:好一个助纣为虐的巡警!他真是不讲法律了!

    (学生回答的中间有些随意的嬉笑,冲淡了课堂气氛,我及时制止了,课堂氛围一下子仿佛回到了几十年前!)

    师:看着这个蛮横的巡警,面对这个可怜的妇女,气愤的围观者唯一能做的只能劝这个妇女了。假如你就是围观者的一员,你怎么劝她?

    生:怎么办呢?这是在租界啊,你认命吧!

    师:我听出了,你是那么地无可奈何啊!

    生:别难过了,把亲人安葬了吧!等我们中国强大了,一定给你的亲人报仇!

    师:看来,你是一个有志气的围观者!你给了她巨大的力量!

    生:现在先让他们猖狂吧,等我们中华振兴了,一定把他们全部赶出去!

    师:你也给了她巨大的力量!

    师:目睹了这件令人气愤的事情之后,同学们就经常看到周恩来沉思着,他在想些什么?结合下文,你能体会出来吗?请打开练习本写一写,比一比谁写的话最动人,最符合下文的情节。

    (前面孩子们已经说很多了,应该静下心来写一写了。)

    孩子们已经进入到情景当中了,只见李开、朱含、余霈等都是皱着眉头奋笔疾书!几分钟过去了,已经有孩子举手了。我轻轻说:“别着急表达,检查一下,句子通顺吗?”孩子们听话地轻声读起来,又一次举起手来。

    生:为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还倍受洋人的欺侮?就是因为中国太软弱了!我只有刻苦读书,认真学习科学知识,将来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朱含

    生:为什么洋人这样猖狂,还不是因为中国实力弱小吗?我一定要刻苦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好像是李开

    ……

    这个教学片段我觉得有这些优点:一、很好地运用了情景教学法,通过假设让学生生动地体会到了文中各种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从而透彻理解了当时旧中国的黑暗,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周恩来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愿的过程。二、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三、学生学得扎实、有趣、不觉得累。      

 

这个环节设计得真好!作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