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减》教学后记
二上数学第一单元学习1——5的乘法口诀,之后在相关链接中安排了乘加乘减的学习,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有乘又有加减的两步算式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利用教材中的图画,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引导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并进行计算。学习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乘加能够较好的理解,而对乘减却出现思维上的困难。比如:
○ ○ ○ ○ ○
○ ○ ○ ○ ○
○ ○ ○ ○ ○
○ ○ ○
这样一幅图,学生就出现以下错误的乘减算式:
① 3×5-3 ②4×5-3 ③5×3-2
究其原因:第一种错误主要是对为什么减理解不清,只是为了乘减而乘减,不理解图画表示的意思。第二种错误在于对应该减多少不清楚,第三种错误在于知道该减去多少,而对应该从哪部分里减不是很明白。针对学生的各种错误,课堂上我进行了针对性的指导,过程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在原图中补上两个小圆,问:现在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每行有5个,有4行,也就是求4个5是多少。
教师:再观察,图中的2个红色的圆是补上的,原图中并没有,原图中的圆够不够4个5,比4个5少多少呢?
生:比4个5少2个圆。
教师:那也就是求比4个5少2的数是多少,谁会列算式?
学生列式:4×5-2
教师:你能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4表示有4行,5表示每行有5个,2表示补上的两个。
师:那你知道为什么要减去2吗?
生:这个2是原来没有的。
师:是的,我们在算4个5的时候多算了2个,所以要减去2。同学们,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图画,看看每行有几个,有这样的几行,哪一行的个数比较少,如果把它补成和上面的一样多,需要补几个,补了几个就减去几个。
这样通过直观的观察,描述图画的含义,学生对为什么减,要减几,从哪里去减有了清楚的认识,然后我又对照乘加算式,在对比中加深学生对乘减的理解。
○ ○ ○ ○ ○
○ ○ ○ ○ ○
○ ○ ○ ○ ○
○ ○ ○
先看每行是5个的,有3行,也就是有3个5,最后一行有3个,图中的圆的个数也就是比3个5多3,可以列乘加算式:5×3+3。
如果把最后一行也补成5个,就成了4个5,原来的总数就是比4个5少2,列乘减算式:4×5-2 。
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乘减算式中的2图中是没有的,但我们要做到心里有,知道为什么要减2,2是怎么来的。
这样,有了描述,有了对比,孩子们理解的也就比较好了。为此,我也在想:在遇到这些稍抽象、不好理解的题目时,我们要放慢脚步,用直观的图画来演示,并让孩子多说说,描述题目的含义,语言的描述可以促使知识的内化,思维的条理,这样在慢节奏的思考、形象的表述中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掌握会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