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小学语文高年级两大学习难点教学总结作文

2019-06-09 
句型转换与给句子填关联词语牵扯到语法知识,对学了点语法知识的初中、高中学生而言,这两项仍是学习难点,更遑

句型转换与给句子填关联词语牵扯到语法知识,对学了点语法知识的初中、高中学生而言,这两项仍是学习难点,更遑论基本没学过语法知识的小学生了。但是,对一个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而言,这两项又是很容易的。可现实是,除了极个别学生,对绝大多数小学生而言,除了垃圾书和算不得书的教材,他们根本就没有读书经历。因此,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开始出现的句型转换和给句子填关联词语,成了普遍的两大难点。

如何在不讲语法知识的前提下,从方法的层面来突破这两大难点呢?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笔者对此做一总结,并就教于方家。

一、句型转换

包括陈述句与反问句互化和转述。这类题目的总原则是:转换后的句子要符合语法规范并与原句子意思相同。为保证转换后的句子符合语法规范,按下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转换后,必要时要对转换出的句子增加或去掉一些词语。如陈述句变反问句中的两个例句改为反问句后,都要去掉原句句末的最后一个字。其他均同,不再赘言。

(一)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和步骤

1.例句

(1)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沸腾起来了。

(2)对城市中的任何一片野草,园林和市政工人们都不会让它存在的。

2.方法和步骤

(1)看陈述句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是肯定的先变否定,是否定的先变肯定。

(2)在变出的肯定句或否定句的基础上,在句子的适当位置(一般是句首)加上“难道”,句子末尾加上“吗”,把句号改成问号。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方法和步骤

1.例句

(1)它们都那么有灵气,谁不愿意亲近它们呢?

(2)这个故事太有趣了,我怎么会忘记呢?

2.方法和步骤

(1)所有反问句都包含意思完全相反的两个句子。先想出反问句包含的两个意思相反的句子。

(2)结合反问句思考,从它包含的两个意思相反的句子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就是把反问句变成了陈述句。

(3)反问句中若有“谁”这样的代词,一般要把它改成“人人”。

(三)转述的方法和步骤

1.例句

(1)“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闰土说,“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2) 温迪告诉我:“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

(3)“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老师解释说。

(4)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5)小花对小丽说:“我今天有事,请你放学后帮我做值日。”

2.方法和步骤

(1) 把原句中的引号去掉,有冒号的把冒号改为逗号;说话人在句中或句末的,把说话人调到句首;说话人从句末调到句首的,要把说话人后原来的句号改为逗号。

(2) 分清转述人是不是说话人话中的人物。如例句(1)、(4)、(5)的转述人不是说话人话中的人物,(2)、(3)是。

(3)若转述人是说的话中的人物,把说的话中表示转述人的代词统统改为第一人称代词“我(们)”,把话中表示表示说话人对转述人称谓的词语——如例(2)句中的“妈妈”——去掉,把话中的其他人称代词根据情况统统改为相应的第三人称代词。

(4)若转述人不是说的话中的人物,则把说的话中的所有人称代词根据情况统统改为相应的第三人称代词。

(5)按上述步骤完成后,若出现第三人称代词重复人物混淆不清,则要把说的话中表示原说话人说话对象的人称代词改为表示原说话人说话对象的名词。如例句(5)按上述步骤完成后是:小花对小丽说,她今天有事,请她放学后帮她做值日,这时,就要把原话中表示小花说话对象小丽的代词“你”由“她”再改为“小丽”,即:小花对小丽说,她今天有事,请小丽放学后帮她做值日。

二、给句子填关联词语

小学高年级阶段,可以给学生讲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四种,即因果关系、转折关系、假设关系、递进关系。这与经常要求学生做的此类题目类型是一致的。

学习这类内容,总的方法和步骤是:

首先要牢固掌握表示这四类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并且明白,表示任何一类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都不止一组。如“因为……所以”、“由于……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等都表示因果关系。

其次还要明白,表示这些逻辑关系的关联词语,都可以只要一组中的任一个。如“之所以……是因为”这一组,便可以只要“之所以”或“是因为”来表示因果关系。

最后,读懂要填关联词语的句子,明白其关系后,选择相应的关联词语。

具体问题:

(一)因果关系

1.例句

他生病了,今天没有来学。

2.以此句为例,让学生明白:

(1)此例句可填任何一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

(2)此例句可填任何一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中的任一个。

(3)“之所以……是因为”这组关联词语,表示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用“之所以……是因为”填时,要注意分句之间的顺序,必要时要进行调整。

(二)转折关系

1.例句

(1)尽管我们常常有意外的发现,但也少不了刺伤手脚。

(2)他虽然不遵守纪律,但是学习很好。

(3)尽管今天天气很冷,我却穿得很薄。

(4)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是织女并不喜欢。

2.通过以上例句让学生明白:

(1)各例句中的关联词语可以互换。

(2)转折关系包括两种情况:两个分句之间由一方面转入相反的另一方面,如例句(1)由好的情况转入不好的情况,例句(2)由优点转入缺点;两个分句之间由一般情况转入特殊情况,如例句(3)和(4)。

(三)假设关系

1.例句

(1)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公园玩。

(2)假如我昨天晚上把作业写完了,今天就不会挨老师批评了。

2.通过以上例句让学生明白:

假设关系包括两种情况:句子所说的还没有发生,如例句(1);句子所说的与实际情况不一致,如例句(2)。

(四)递进关系

1.例句

(1)他不光学习好,还乐于助人。

(2)教室不但很脏,而且桌椅也很乱。

2.通过以上例句让学生明白:

递进关系指两个分句之间对同一事(人)物的同一方面特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如例句(1)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对“他”的优点做了进一步的说明,例句(2)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对“教室”不好的环境状况做了进一步的说明。

三、相类问题

除了这两大难题,小学语文中常有的“通过……使……”类的病句的修改方法,因为也无法从语法角度讲解,因此也只能让学生只知其然地记住:这种病句的修改,就是把“通过”或“使”任意去掉一个即可。类此的还有:带有“什么”的句子让填关联词语,一般可填“无论……都……”。

2013年1月5日完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