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上作文课的时候,刘老师突然接到开会通知,于是让我替他给三年级的孩子上两节作文课,我愉快地答应了。
我拿着早已经准备好的一本薄薄的画册《骄傲的西安娃》走进教室。我与孩子们一起商量,本次作文课有三种上法:1、我出一个作文题目,你们各人写个人的;2、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咱们互动一下,再进行写作;3、我先给大家讲解本次作文的写作方法,你们再写。举手表决的结果是第一种方法没有一个人同意,第二种方法全班一致赞同,第三种方法寥寥几人举手,正中下怀。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游说,“话说2006年的五一节,我们一家三口到古都西安旅游……”一说西安,很多同学按耐不住想说些什么,我话锋一转,“哪位同学去过西安或通过读书、看电视了解西安?”十几个同学举手,分别介绍了自己知道的“秦始皇兵马俑”、“古城墙”、“大雁塔”等名胜古迹,我接着大家的话题讲述了自己在大雁塔广场——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的趣闻,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趁着这个热乎劲,我结合书中的图片、文字讲解了诸如“西安是13朝古都;是和雅典、罗马、伊斯坦布尔齐名的世界四大古都;大雁塔又名恩慈寺塔……”等知识,并通过与孩子们的互动,达到人人识记的目的。接下来,让同学们在小组间互相用一段话谈谈自己心目中的西安,由于有了刚才的铺垫,孩子们谈得热火朝天,之后的写作当然是顺理成章。而写作之前,我拿着《骄傲的西安娃》说,谁写的又快又好,没有错别字,我就把书借给谁。三年级的孩子就是单纯,他们立刻动笔兴趣盎然地写起来,十分钟不到就有一个人写好了,遗憾的是有两个错字。我一本正经地大声说:“你错了两个字,这本书不能借给你!”其他孩子看到了希望,又认真地写起来。两个、三个、五个,我的书“终于”借了出去,我的嘴角也微微翘起来,其实这本躺在我书架几年的书,我早就想让孩子们分享了。这时候,一个性急的孩子问:“王老师,这本书你是在哪买的?”“买不到的,是我开会的时候发的。”这个孩子有点失望,于是在第一个孩子看过之后,我把书转借给他,没想到的是他马上要装进自己的书包,我立刻制止:“我是借给你,不是送给你。”还故意把借字突出重音,其他孩子哑然失笑。就这样短短一节课时间,大部分孩子都完成了作文。
临下课的时候,我告诉同学们:“这本书可以在同学们中间传阅到本周五,由班长送还到我办公室。”我看到许多孩子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其实即使送给孩子又何妨呢?不过是吊吊胃口,让你们真正读读这本书而已,事实证明,短短两天,85%以上的同学阅读了这本书,大家了解了西安,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探究西安历史的兴趣,我非常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