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打开心灵的围城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才能打开心灵的围城。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
一、给孩子一份信任,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后进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由于后进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批评甚至责骂,因而会滋生出一种抵触情绪。同时,由于后进生在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会出现反复,因而容易使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缺乏信任,不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因此,老师要充分信任后进生,帮助后进生找到值得信赖的角色感觉。
送走一个毕业班,又接了一个新班,物是人非,一时竟找不到那种得心应手的感觉,特别是遇到那个高高胖胖患有多动症的浩浩,我以往成功的“战略战术”在他身上都不见效,令我更是愁眉不展,心神不宁。浩浩有一个双胞胎弟弟好好在申桂珍老师的班里,申老师曾经经验交流时讲过,大家也许记忆犹新。申老师讲课的时候都是一手拉着好好一手板书,否则班里就会被他搅成一锅粥。申老师想尽了一切办法都始终不能扭转好好的“乾坤”。这令申老师头疼不已。如今,这等“幸运事”降临到了我的头上。
接班以前,王丽芳老师和王艳丽老师已经向我介绍过班级情况,告诉我浩浩比较特殊,要我予以特别关注。尽管我已经在心里做好了准备,可是,当我接班领略了浩浩的“风采”后,我的心一下子变得沉甸甸的。他的表现实在是超出了我的想象,可以说浩浩是我工作二十多年来遇到的一个非常特殊的孩子。
接班上第一节课,我的眼里就只有浩浩了。浩浩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其他孩子都能认真听讲,按要求认真读书,批批画画。可浩浩却是“目中无师”,随心所欲。他自由地下座位走动,想找谁说话就找谁说话,拉拉这个同学的胳膊,捅捅那个同学的后背。或者是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摆满桌子,随意捣鼓并发出诱人的声音,惹得邻近的同学频频回头。再看看浩浩的凳子周围,书包、废纸、本子、红领巾铺满一地。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陈佩斯和朱时茂演的小品《主角与配角》,陈佩斯不管演什么都能把朱时茂的戏给抢走。我感觉浩浩就像陈佩斯一样,他把我的戏都抢完了。我心潮起伏,怒火中烧,几次想把心中的怒火吼出来。曾经听一位教育专家讲过教师的三种“威”: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道德之威,成乎安强。如果我此时大吼大叫,那就是“暴察之威”,他肯定不能听进去,即便是迫于我的“暴察之威”按要求去做,但那只能是暂时的,不会产生内心真正想做好的愿望。这样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为了保证课堂教学效果,为了找到教育他的合适有效的方法,我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强把他拉回座位,让他掏出书来。我站在他的旁边继续讲课,他暂时安静下来,却自顾自地拿起另外一本书悠闲自得地看起来,始终没有进入到学习状态。
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也许是陌生的缘故,不管我说什么,浩浩只管自己与身边的同学打打闹闹,根本就不抬眼看我,更不要说给我交流了。我感觉他对我很排斥,无法跟他交流。同学们围在我的身边,告诉我说:“张老师,他一直都是这样,老师都管不了他。”孩子们的话让我感到转变浩浩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堡垒。但是如果不管他,任其自然,那我的课堂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我把他拉在身边,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你以前是什么样我不管,但现在我必须管。所有的学生在我面前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都想超过别人。我相信你也不会甘心落后。你不是真的不想好好听课,只是控制不了自己。我要是经常提醒你,你一定能控制住自己。对吧?”他瞟了我一眼,仍然沉默以对。他用铜墙铁壁包裹着自己的内心,把我拒之于千里之外。第一次谈话就这样尴尬结束。
对学生而言,如果我们常常指责他,批评他,就会造成隔阂,造成伤害。学生就会产生对立、抵触的情绪。对浩浩来说,恐怕并不缺少批评和训斥。长期体味失败、指责、嘲讽的学生,一定是麻木的。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想:如果不能打开他心灵的窗户,那我的教育将会是一无所用。我只有消除我与他之间的感情障碍,达到心理相容,才能使他紧闭的心扉向我敞开。我必须想办法走近他,了解他,给他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真挚的爱去融化他的“冰心”,让他熟悉我,从心里接纳我。这样才能点燃他心中进取的火花,我的教育才会发挥作用。为什么老让他觉得老师们都只记得他的错误并总是指责他呢?要让他感受到了我对他的信任。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紧张、隔膜的师生关系。
接下来的日子,我依然特别关注浩浩。我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降低对他的要求。我抓住一切机会亲近他,关心他,试着用我的真诚来触动他的心弦。上课多提醒,下课多找他聊天。我让浩浩加入到最前排的小组讨论交流,特邀他到前排就坐。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浩浩安静了许多。但还是不停地扭动,时不时还抓前挠后,安静不了5分钟,需要我不断地提醒。我用特别的方式提醒他,让他能乐于接受。该读书了,他靠着椅子背眼睛望着他人,我就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发现浩浩看书的姿很正确,眼睛书本有一尺远,请同学们按浩浩的坐姿一样坐。”我发现浩浩马上会把书拿起来,看我一眼,脸上不再流露出违抗的神色。我悄悄告诉他:“一会让你读课文,快点准备。”“浩浩读课文竟然只有一处错误。很难得!”我夸张的表情和语气,让浩浩裂开了小嘴,又安静了几分钟。该写作业了,我就站在他身边,提醒同学们:“注意写字姿势,要像浩浩一样把字写好。”下课他跟同学围在一起玩,我会加入其中,跟他们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不经意间我会夸奖浩浩知道得真多。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赏识,哪怕是老师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会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泛起涟漪。渐渐地,我跟他交流时,他能保持安静了,虽然他和我说的话不多,但他在听。就这样浩浩一点一点地对我产生了信任,我感觉我与他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
有一次浩浩写了一篇自由日记,题目是《自卑的我》。这篇日记是他挨了爸爸的打之后写的。他在文中写道:
我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我,爸爸妈妈也不喜欢我,每天都打我,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喜欢我,我想我来到世界上可能就是为了挨打和挨吵吧。在这种生活环境里,我养成了自卑的心理。
就拿今天早上来说吧,8点钟我就醒了,躺在床上看了一会书。过了一会,妈妈进来叫我起床时,见我已经醒了,就叫我赶快穿衣服。穿好衣服后,妈妈叫我去写作业。数学作业已经写完了,只剩下语文作业了。妈妈让我上午把日记写完。我心想:这不算多,很快就能完成。但是,由于我跟妈妈说话的声音小了点,爸爸上来就给我两巴掌,打完还瞪着我说:“给这东西别说那么多!这东西只有挨打的份!”爸爸说的这句话,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上。
有时我就想,如果我在这个世界上只是为了挨打和挨吵,那么为什么还让我活在世界上呢?今天我写这篇作文,不是为了打击爸爸妈妈,而是想让大家理解我,我在大家心中是一个坚强的孩子,但是我的内心是软弱的,我想得到大家的爱护。这篇作文我是含着泪写的。
看了这篇日记,我的心里也是酸酸的。我感受到了浩浩冷漠外表掩藏的柔弱的心灵。我一直触摸不到他的内心,他现在向我敞开自己的心扉,把自己的委屈告诉我,这是他信任我的表现。此时,他多么希望有人能理解他,帮助他。我立即给予情感上的安慰。我把他拉近身边,真诚地告诉他:“浩浩,看了你的日记我很心疼你。你写的是真事吗?”他点点头。“爸爸确实不该打你。但爸爸打你肯定还有别的原因,不会就只是为你说话声音小而打你吧?”他妈妈后来告诉我,其实,爸爸打他是因为再三催促他起床,他不起,催促他写作业他不写,忍无可忍才动手打了他。“就是因为我声音小打我。”他为自己辩护着,眼里蓄满了委屈的泪水,渐渐溢出来,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赶紧为他擦掉眼泪,拍拍他的肩膀。“孩子,你有什么委屈尽管给我说,我可以给你父母沟通,让他们改变对你的教育方法。也希望你尽力主动去写作业,不惹父母生气好吗?”他看着我点点头,眼泪再次流了出来。我把他紧紧地抱在怀里,久久没有说话。从此以后,我再跟他说话时,他会诚恳地和我交流,脸上也有了笑容。他也基本能按我的要求去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成功的教育首先取决于用真情去感染童心,去唤醒童心。只有倾注真情,才能唤起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和热爱;才能使他们自然地向你敞开心扉,欣然地接受你的帮助。他对我的信任,他对我情感上的依靠,这是转化他的一个重要的感情基础。
二、给孩子一份鼓励,点亮一盏自信的明灯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只有当学生自己有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心时,他的进步才会出现并得以持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转化后进生”,更多的时候就是不断设法唤起他积极向上的信心。后进生对别人缺乏信任,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许多时候,他们会觉得,我就那样,改不了了。所以,要给予后进生鼓励和期待,鼓励他所取得的每一个细小的成功,期待他会做得更好,为孩子点亮心灵的灯盏。在教育过程中,对后进生所做出的努力,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都要给予诚恳的鼓励,并对他寄予期望。心理学研究证明,夸奖的话常被人无意之中记在心上,即使不能够从理性上加以解释,仍然具有支持鼓舞的力量。因此,对后进生,我们赏识他,鼓励他,他的自信,他的潜能就会被开发出来。
对浩浩来说,我不期望他一下子转变成优秀学生。我对他降低要求,让他有跃跃欲试、渐渐进步的欲望。上课前,我和浩浩商量:“你上节课能坚持做到5分钟不动不说话,我相信这节课能坚持认真听课十分钟。能做到吗?”“我能吧。”他有点不自信地说。“我相信你一定能!来我们拉钩。”他很高兴地伸出手,坚定地用小手指勾住我的手指。课上,他安静了许多。虽然还会情不自禁地做小动作,但只要我走到他跟前,他马上就会看看别人在干什么,立即拿起书行动起来。我不时地对他加以鼓励,给他约束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今天承诺坚持十分钟,明天承诺坚持十五分钟。就这样一点一点提高要求,渐渐地,他基本上能坚持坐稳一节课。原来他的桌子上摆满杂物,我要求他收拾好桌面,上什么可就放什么用品。刚开始,常常需要我提醒才慢腾腾地收拾,后来,只要看到我走近他,就马上收拾。浩浩一点点喜人的变化,让我喜不自禁,我常常会喜形于色地夸奖他:“同学们,我发现浩浩的进步最大,我认识一个新的浩浩。”我告诉他:“老师一直都认为只要你肯努力,一定能赶上其他同学。因为,你在我的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努力改变自己的好孩子,你在用自己的毅力战胜自己的坏习惯,你很了不起。” 浩浩看着我微笑。我能看到他眼里流露出的得意和自信。
有一天下课后,浩浩找到我要求调座位。“老师,我不想做最后一排,我想往前坐。”满足他的要求吧,他确实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不满足他的要求吧,可能会打击他要求进步的积极性。我就以此作为激励他进步的契机。我装作为难地说:“你一直在进步,每天都有新变化,很了不起。我担心你能不能坚持做到一个星期,会影响其他同学。”他恳求道:“我能做到!我不影响别人,老师你给我调调座位吧。”“你说能做到,敢立军令状吗?”“那我给你写保证书。”说着就写下了这样的承诺书:
我保证做到:
1、上课认真听讲,写好作业。
2、不给同桌说话,不完东西。
3、不做小动作,不下座位。
4、不在座位上玩玩具、画画、乱扔废纸。
一个孩子有进步的欲望,又敢于承诺,坚信自己能行,怎能不让人相信他会进步呢?我和其他同学进行协商,把浩浩调到了前面。浩浩有了同桌,感到很兴奋,表现也有了很大改观。我把这份承诺书架在我的教科书里,每当看到他不能自控想“为所欲为”时,我就边讲课边悄悄地走到他的身旁,翻开他的承诺书在他的眼前闪一下,他就会马上端正坐姿,拿起书来。这份承诺成了约束他、督促他进步的有力“武器”,比我说多少话都管用。
比起教师单枪匹马的操心,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更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因此我改变自己单一的对王浩翔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变成集体对他的表扬、鼓励、关心、帮助。我利用日记改变集体舆论导向,营造鼓励帮助浩浩的氛围。有一次浩浩的自由日记里写了一件事让我感动。他和弟弟去科技馆玩,回来时只剩下一张车票钱,于是他就让弟弟坐车回来,自己滑着滑板回来。刚开始觉得挺好玩,可滑了一段时间就滑不动了。他就坐在地上想让妈妈接,又怕被人笑话。于是就自己给鼓劲。滑回了家。十来公里的路程,一个平时干什么都不能坚持长久的孩子,竟然靠着顽强的毅力滑回家,这是多么可喜可贺的事情!于是,我把他写的《自卑的我》和这次的日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说说自己的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对浩浩的敬佩和同情。我趁机让大家给浩浩写一封信。55位同学都给浩浩写了信。
有孩子写道:“你写的文章让老师同学都心酸,你的经历让大家同情。我们一点也不烦你了。我为自己以前看不起你感到惭愧,我向你你说声对不起。希望你能原谅我。加油王浩翔!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有孩子写道:“今天张老师读了你两篇作文,我发现了不同的你,坚强的你,有毅力的你,我很佩服你。你有时候比我都聪明,既然你拍挨吵挨打,就应该表现好一点。浩浩加油吧,你能学习好的,只要你上课认真听,有坚强的毅力,没有你做不成的事情。我为你加油!”
有孩子写道:“今天我认识了一个要面子有自尊的浩浩,我相信你一定会摆脱以前的坏习惯,,一步步走向光明!我们都为你加油!”
孩子们的信很诚恳,有对自己以前看不起浩浩表示歉意,有对浩浩挨吵挨打表示同情,有对浩浩追求进步表示理解和支持,有对浩浩毅力顽强表示敬佩和赞扬。我看得心里热乎乎的,浩浩更是眼含热泪连声说:“好感动!好感动!”我让他拿回家和家长一起慢慢读,仔细品味这一份珍贵的精神大餐。相信这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会变成一股股激励浩浩进步的力量!
评价课上,我引导同学们说说发现浩浩有哪些好的变化,孩子们纷纷发言,找到他很多的细小变化,好好也承诺本周一定会向身边的同学学习。我也趁机把我的鼓励和赞扬写在他的评价手册上。
我让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天把他的表现都写在本子上,有鼓励表扬,也有新的希望和要求。每天他都喜滋滋地来让我写,这小本记录着浩浩进步的足迹,也传递给了浩浩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就这样,一天又一天,我以最大的耐心,不知经过了多少磨合,他逐渐肯听进我的话了,浩浩的上进心也越来越强了。学校要展示学生作文集,我们班有三十多位同学都出了自己的作文集,浩浩几次恳请我:“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她给我出作文集。”孩子要求上进,我及时给予帮助。当好好拿着那本漂亮的作文集交给我时,脸上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开心!
我又多次与他的父母沟通,求得了家校的合力,逐步地开始引导和规范他的行为习惯,让他与集体合拍。虽然这个过程会很长,这个过程中我会很辛苦很累,但我始终不会放弃,我在真心地等待浩浩的成长。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的确,学生是可爱的,只要你善于发现,因人而异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一定会惊喜连连;只要你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回报你的将会是整个春天。花儿很美,等待花开的过程更美。
三、给孩子一些宽容,收获一份期待的惊喜
后进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会一次两次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俗话说,“心急吃不成热豆腐”,一些有了坏习惯的后进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常常会反反复复,所以我们要学会宽容,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我在平时不断与浩浩交谈,了解他的变化情况,错误出现反复时,不责备,及时调整转化目标,及时鼓励,给他更多表现机会,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从成功奖励中认识自己的价值,获得进步的信心。尽管他与其他孩子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他自身的可喜变化,让他、让我、让同学们都有了信心,相信他会变得越来越好。
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这需要我们用爱心去发现,用爱的阳光去照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如果恨铁不成钢的苛责和急功近利的矫正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我们不妨手持爱的灯盏,用爱打开孩子心灵的围城,用我们心灵的灯光为孩子引路。给孩子一份信任,给孩子一份鼓励,为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喝彩。我们的孩子才能在一次次跌倒后,再一次勇敢地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