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12 解决问题能力竞赛试卷分析
上周我们五年级组进行了解决问题能力竞赛,纵观本次竞赛孩子们的成绩总体差异较大,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因为解决问题能力向来是后进生们的弱项,出现这样的成绩差异其实也是在我们的预料之中的。普遍查看所有孩子的错题,归结起来共同之处有以下三道题:
1、两位同学做同样的题,小明8分钟做10题,小强4分钟做6道题,谁做的快?
2、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将一块石头放入水箱,然后将水箱注满水。把水箱里的石头取出后,水面下降到7厘米。求这块石头的体积。
3、李老师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 ,第二天看的比全书的1/4还多6页,已知第二天看了4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对以上错题:我努力寻找错因,以便找到高效的纠正措施:
认真剖析,第1题错因是:很多孩子用8÷10=4/5 4÷6=2/3 他们总认为这样可以理所当然的得到一个真分数,但因为对除得的商所表示的意义不清楚,比较分数4/5大于2/3,所以妄下断言,小明做题快,导致结果出错。
第2题错因是:孩子们不明白石头的体积是哪部分水的体积。不少孩子求出了把石头取出后剩余的7厘米水的体积,30×15×7=3150立方厘米,导致错误。
第3题错因是:孩子对于已知比A数的几分之几多(少)几的数,求A数这一类题的做法不熟练,不少孩子也知道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但针对3题,不少孩子用的是40÷1/4+6来求这本书的页数,导致整道题出现错误。
找到了错因便寻求强化策略:针对1题,我要从根部抓起,给学生出类似的习题,让学生明白商的意义。如:小花5分钟写了9个大字。5÷9=5/9所得的商表示什么意义,9÷5=9/5所得的商又表示什么意义。反复训练此类习题后再让学生自己改正第1题,我想学生会自己订正。
针对第2题:关键点:让学生找到水面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水的体积是谁的体积。先问孩子,没取出石头前水箱里灌满了水,这时水面的高度应该是多少厘米,让学生明白现在的水面高度与水箱的高度相同也是10厘米,并追问孩子们这时水箱里真的有10厘米高的水吗,还包含谁的体积,取出石头后,水面下降到7厘米,下降到7厘米是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下降到7厘米,就说明现在水面的高度就是7厘米。再追问为什么原来水箱里水面的高度是10厘米,而现在的水面高度只有7厘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真正弄清楚是取出的石头造成的原因,从而明白下降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求下降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
针对第3题:已知比单位“1”的几分之几多(少)几的量,求单位“1”的量的习题,出几道类似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认清这类习题的结构,并强调一率用方程计算,减少错误的发生。
总之,只要考试学生就会出错,因为我们考试的真正目的就是寻找差距,看孩子哪部分内容有欠缺,有待强化。有错误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找找到了学生错误的原因,并针对错误原因制定了有效的补救措施,想办法让学生重新认识这部分知识,从而不再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