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拓展”作文指导模式
此模式结构程序为四个环节:方法引导——情境观察——思路拓展——语言实践。此模式四环节中,以“情境观察”和“思路拓展”为重点,以“方法引导”为前提,以“语言实践”为核心目的,注重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作文、写作文。具体环节如下:
1方法引导:根据学过的课文或凭借范例材料,发现并归纳相应的作文方法、技巧,从而指导本次作文实践。这个环节有时可以不用,直接进入情境观察。
2情境观察: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现场观察。
3思路拓展:学生经过情境的体验,重点的观察,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表达出所见所闻所感,并且利用交流,相互启发,拓宽表达思路,丰富表达语言。
4语言实践: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按一定方法,把观察到的情境,把真实体验从个人角度表达出来。
把物写活
教学目的:
1、学习把物写活的方法,即能抓住“声、色、动、静”把物写活;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声、色、动、静”把物写活。
教学模式:
“情境拓展”教学模式,即“方法引路——情境体验——思路拓展——语言实践”
教学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方法引路
1、出示学过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的4个句子,思考:加点的词语是抓住景物的什么来写的?
①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
——声音
②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颜色
③小鹿有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的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动态
④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静态
2、总结:作者能写得这样好,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景物的“声、色、动、静”这四个方面来写的。这样就把景物写的活灵活现,让没有去过的人也仿佛身临其境。
二、情境观察
1、播放声音素材(优美的吉它音乐声中依次有潺潺的流水声,啾啾的鸟鸣声),学生闭目想象。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三、思路拓展
1、①由流水声联想到了什么?
A B
其它 河岸
②学生将由流水声想到的说成一段话,老师相机指导是否抓住了“声、色、动、静”,并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出好词语板书出来。
2、①由鸟叫声联想到了什么?
活动
②学生将由鸟叫声联想到的说成一段话,老师相机指导是否抓住了“声、色、动、静”,并从学生的发言中提炼出好词语板书出来。
四、语言实践
1、将两次联想到的情境连起来同桌互相说一说,老师指导学生在说时既可以先说由鸟叫声联想到的,也可以先说由流水声联想到的。
2、全班交流说的情况。
板书设计:
在孩子的脑海中,有一片想象的天空,这片天空生动美丽,充满童趣,这片天空,比成人的更绚丽多彩。而我们小学阶段的作文存在着严重的重记实作文训练轻想象作文训练的倾向。可喜的是,在新修订的大纲中,想象作文训练已经被列为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尝试以声音做素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想象,然后进行作文实践和写作。这次的作文很让我欣喜,学生想到的事物之多,范围之广,令人惊奇。由流水声学生想到了鱼、虾、蛙、蟹、鸡、鸭、鹅等动物,也想到了草地、柳树、桃花,野花,水草、荷花等植物,想到了戏水的孩子、织网的渔翁、划船的村姑、试航模的小姑娘等人,还想到了鹅卵石、拱桥、小船、竹排、高山、瀑布、农家等事物。这些事物依照孩子的经验和喜好各成图画。由鸟叫声学生想到了各种各样的鸟,燕子、百灵、布谷、啄木鸟、黄鹂等飞鸟,也有翠鸟、丹顶鹤、鹭鸶等水鸟,有的学生还想到了什么朱寰、醍醐等珍稀物种,这些鸟或飞翔,或捕食,或孵卵,或筑巢,这些鸟在树林,在水面,在天空,在屋檐,也依孩子的想象和占有的材料不尽相同。
总之,潺潺流水、啾啾鸟语打开了孩子想象的大门,他们用天真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如画的美景,他们描绘的景物有声有色,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动有静,展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我想,重视学生的想象作文训练是很重要的,正如绘画中的素描和写意,无论写实写虚都是一种能力,作文也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