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手册》(笔记二十一)
持续默读对学习障碍的孩子的帮助
先找出有学习障碍的孩子的兴趣——音乐、艺术、体育、狗、马、昆虫——然后用你能找到的每一本书来满足他们的兴趣。由于需要广泛阅读,家庭或教室的藏书都必须题材广泛。孩子必须涉足书海,才会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题材,从而被更深的吸引到书本的世界中来。不过我们也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做探索性的阅读。
朗读有许多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孩子以自行阅读为乐的动机。在学校的课程中,这种阅读成为SSR(Sustaind Silent Reading,持续默读)。随手拿起一本书,一张报纸,一本杂志,然后好好享受阅读之乐吧!不必受提问、做评估或写报告的干扰,纯粹为了兴趣而阅读。这个概念有许多内涵,包括抛开一切,专心阅读;每天个人阅读时间;持续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以及自发性阅读时间。
如果让孩子随心所欲地看任何书,但不考他,结果会怎样
有个叫罗伯特·艾伦的孩子,他在1949年出生时就没有父亲,6岁时母亲又弃他而去,罗伯特由爷爷、三个姑婆及一个叔公共同抚养。他们一家人住在田纳西州西部的一幢没有安装水管的农舍里,罗伯特在这里住了26年,从没上过学,没有骑过自行车,更没看过电影,也没有半个同龄的玩伴。
7岁时,他的一个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特别是唐老鸭漫画书——很快他就学着自己看书。接着他爷爷又教他写字。稍后,罗伯特开始读《圣经》给他一个瞎眼的姑婆听。由于他的亲人年纪都很大,其中还有一个常年卧病在床,照顾他们便成了小罗伯特的责任。他为了打发空闲时间,12岁那年就一口气看完了一本老旧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不久之后,他便到邻近的庭院旧货拍卖会搜寻旧书、杂志及漫画。书本成了他的玩伴,读书成了他逃避虽然充满爱但却很艰辛的生活的方式。
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直到他发现了郡立图书馆。古典名著的世界等着他,他便一头扎了进去,甚至无师自通的学着看希腊文及法文书,直到读完图书馆里每一本藏书。理所当然地,图书馆员便鼓励他接受大学教育。1981年,32岁的罗伯特进入长老会设立的一所小型学院——贝瑟尔学院就读,那里距他居住的农舍仅15英里。他的入学分级考试成绩显示,他的知识几乎多过校内所有教职人员,校方于是准许他跳级,直接上二年级。
3年后,他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只有大四那年的打字课没有拿到最高分),接着进入凡德比大学,获得该校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他在田纳西马丁大学任教。罗伯特出身于田纳西农村,当地人甚至连英语的腔调都不够标准,他小时候从未进行过任何词汇测验,也没写过读书报告,更没有上过一天学,我估计他至少比普通人少写了8000张作业纸,但他全凭着一连25年勤奋不懈地看书,自学成功。
罗伯特·艾伦博士的例子证明了SSR的效力,没有任何案例能比这个纯粹、地道、不受干扰、随意且有目的的阅读案例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