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调试困境中的人生作文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调试困境中的人生读完《重游缅湖》,在书店站着读完《活着已值得庆祝》(刘伟著,光明日报出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调试困境中的人生
读完《重游缅湖》,在书店站着读完《活着已值得庆祝》(刘伟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巨流河》(齐邦媛著,三联书店,2011),还在啃《士与中国文化》,已经开始读《艺术与错觉》(贡布里希著,林夕等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晨诵《恶之花》(波德莱尔著,郭宏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上午第二节越读者俱乐部照例活动,讨论《第56号教室的奇迹》剩余的部分。参加者有中周、我、王娜、王丽娜、郝改玲、牛燕丽。改玲是头一回参加,也是带着满腹困惑来的,因为自己的孩子也渐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她为了尝试新型的教育方式,主动请缨干上了班主任。担任班主任以来,她将全副精力倾注到班级,一改原先的高压政策,而用民主、宽容的理念治班。自从带了这个班以来,改玲确实做了很多改革创新的实事:在班级建立图书角,主办校文学报,组织各种有益的班级文体活动。但是问题与困惑也随之而来,比如活动与成绩不能兼顾,家校不能兼顾,自己的精力和体力也呈现下降趋势,总之一个字:累。
其实,这样的困惑是普遍的,我说,但凡人想要有所突破就必然经历痛苦。如果还是照老样子,那么最容易,但自己心干吗?既然有心要有作为,就必须坚定信念,要用自己的气场压倒阻力,坚持下去自会不同。不过说着容易做着难,事情具体到每个人头上的时候,都不是一两句誓言能摆平的。王娜谈到自己一直在有方向地读书,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可就是迟迟停留在原点无法开始。我说这还是信心不足,怀疑自己。王娜和改玲都说到环境问题,改玲说大环境不支持,小改革是不会有结果的;王娜说不要怕小,就从小事入手,我们的阅读社、文学报不都坚持下来了吗?渐进渐改将来或许希望就会越来越大。我说环境不是问题,李镇西、魏书生都没有被环境束缚住,如果你说那个时代和现在不一样,可郭初阳、干国祥、王君,新一辈改革者又出来了,你怎么解释?所以,不要再讨论环境问题,再讨论此类问题就还回到原样算了。
关于改玲所说的累,甚至想放弃,我是这样理解的:累了就稍作歇息,但不可放弃,人生有多长,怎能允许自己这样轻率地放弃?你说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和雷夫老师、李镇西、魏书生老师去比,那么又有谁逼着你和他们去比了吗?没有。你就是自己,永远是自己,好也是不好也是,做自己就要调试自己,让自己更完美,人生的努力不过如此而已。
话题后来又延伸到高端生活与低端生活上,中周对此很感兴趣,记下了这两个词,其实我想这两个词也只是个代名词,真正的意思似乎应该是内心的高品位和低品位。因为有某种特例,比如生活窘迫之人却有着极高的内在追求,这就是低端与高品的结合,最近了解到郑州庙李“若木书院”的胡圣年老师即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