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备考进行时
又临近期末考试了,掐指一算,距离考试日期有效复习时间只有四天了。心里不免有点着急起来。于是今天一进教室,就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目的是希望学生也能重视起来,因为只有思想上重视了,行动上才能见效。意料之中,孩子们的小脸一下子都绷得紧紧的,教室里一下子变得极为安静,此时,绣花针落地的声音估计也会听得清清楚楚。见到奏效,心中窃喜,赶紧进行复习。
这节课要落实的是去年这个时候,教研室检测五年级的那份试卷。由于条件限制,卷子上的题只能抄到黑板上复习,课前已经抄了一部分,我让学生先做前面的题,我继续抄写后面的题。很快地,该抄得抄完了,我开始检测孩子做得情况,第一题除了四个学生做全对之外,其他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胸中的怒火瞬间就席卷了我。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这是最基础的知识,而且要求填写的这些词语都是囊括在语文天地的日积月累中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上一星期才系统听写过一遍的内容,当时还补错三遍结束的。闭上眼,冷静了片刻,胸中的怒火暂时平息下来。我尽量让语气平静,说道:“同学们,第一题是基础知识,可我们掌握的不够好,全班只有四个学生全对,老师有点生气,现在,用最快的速度,查找你的错误,把错误的词语补写三遍,希望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用心啊,会的一定要做全队,不要马虎。”“补写好的学生就继续往下面做。”我进一步补充道。
为了让孩子能做得更好,我在教室里不停巡视,但没有具体看做的质量。只见每个孩子头埋下在认真书写,我的心情多云转晴 ,释然了许多。二十分钟后,大部分学生都做完了后面两道题,我开始检查做的情况 。
这一次,我彻底爆发,新火旧火同时燃烧起来。愤怒吞噬了我,我失控般在教室里大吼大叫,那一刻,我简直要疯……
第二题是形近字组词,全对的不到三分之一,更可气的是第三题,补充成语,并用其中加点词造句,有两个加点词。一个是“气急败坏”,一个是“懊悔不已”。而 “懊悔不已”这个词语之前还练习过造句。但让我不可接受的是这两个造句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做对,更可气的是造句的格式一半学生没按要求做,而在上星期复习时,我还专门让孩子练习过造句,并且特别强调过造句的正确格式。可今天……
此时此刻,用“气急败坏”来形容我,是更确切不过。
下课铃恰在此时响起,我气愤地走出教室,极度生气的我一刻都不想在教室呆。
一阵冷风向我吹来,发胀的头脑瞬间冷静下来。光生气、发怒不解决任何问题,我要查找根源,如果再这样下去,期末很可能会“开天窗”。
这届学生不同往年接的学生,他们统一底子弱。在进入复习后,我忽视了这一点,因为复习时间短,复习内容多,所以就有点急功近利,对很多内容是匆匆而过,似乎只要我讲过,我便安心。至于学生究竟掌握了没有?落实的并不到位。有些学生成绩太差,复习过快,对他们来说,接受就很吃力,节节课吃不消,便会心灰意冷,即使思想教育再让他们热血沸腾,但瞬间仍会冷却;有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制力差,于是,便会钻了这个空子,课上似乎在认真听讲,但实质上并没有用心,小差都不知道开到哪个爪牙国。就拿听写词语来说,时间关系,当时是让同学对改,先交先对改,本想着这样一来,程度好的学生可以节省更多时间进入下一轮的复习,但却忽视了迟迟不交的同学,因为他们错的太多,种种原因便会钻空子不交,学生多,老师也不可能记得那么请,于是他们便蒙混过关。词语复习了吗?复习了,是所有学生都掌握了吗?不是。我想,这就是复习这段时间我的症结所在,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前面这一幕。
想到这里,我由忧转为喜。此时问题的暴露,让我还来得及亡羊补牢,总比考试后才发现强百倍。
同时也想告诉同行们,我们在期末备考复习时,且不敢好高骛远,一定要针对本班学生实际情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把知识落实到位,复习了一个知识点,就切切实实地督促每个学生都掌握,哪怕多用几节课都行,切不敢胡抓乱挖,最终水过地皮不湿,到那时,耗时、费力、还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