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叉的启示作文
小红叉的启示前几天学习写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书写美观,我认真地一笔一笔地指导完孩子书写。然后让学生看着
小红叉的启示
前几天学习写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书写美观,我认真地一笔一笔地指导完孩子书写。然后让学生看着书上田字格里的字描红,再仿写。最后我再一个一个地当面批改孩子写的生字。凡是写得不太美的,我在旁边要画一个小红叉叉,让其擦掉重新书写后再改,写好了,就把叉叉圈住,叉叉就变成了一朵小花。我的设想是美好的,想通过叉变花让孩子体验到努力的成果,最后写出一手漂亮的字。然而,第二天,我看到快乐梓泷在博客中写了这样一段话:
我们的拼音学完了,今天第一次学生字,学了“一”、“二”、“三”、“十”、“土”五个生字。在学校里,我写的歪歪扭扭的,不象个字,所以程老师就给我打了“大红叉儿”。
那些“大红叉儿”像一把把小鞭子,抽在我脸上。
看完这段话,我震惊、内疚。“‘大红叉儿’像一把把小鞭子,抽在我脸上。”这句话更像鞭子抽在我心里:我们老师习以为常的红叉对于孩子来说那就是严厉的批评,就是对孩子的否定。看到红叉,是对他们信心的打击。我好像看到了他垂下的头,难过的脸庞。
回到教室后,我给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从今天开始,老师尽量不再给你们画红叉。再改写的字时,凡是写得好看的字,老师画个“√”或者把字用红花圈住,如果写得不好或者写错了,老师画个圈圈住。这天改生字的时候,我特意观察了一下孩子们,他们改完作业后,叽叽喳喳,拿着自己的书,好像在比谁的“√”多、红花多,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红叉是让我们去找孩子的缺点,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孩子;“√”是让我们去捕捉、发现孩子的优点,用赏识的目光看孩子。红叉变“√”或花朵,增强了孩子的自信,激励着他们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