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不要羡慕别人的玩具
--- 说说孩子之间的攀比心理
昨天天气不好,下午放学时竟然飘起了小雨雪,慌慌张张赶到教室去接值日的儿子。儿子见面的第一句话:“妈妈,我能给我买一个小仓鼠吗?”
“小仓鼠?”
“我们班***就有,可好玩了,我们都喜欢玩,可以喂小草,给它喝水,你能给我买一个吗?”听到这,我明白了,这几天,班上总有同学带各种玩具,儿子也会要几个,没想到越来越厉害了,小仓鼠也带到学校去,价钱肯定不低,而且一定会影响学习。你想,一下课,小孩子们准是一窝蜂的拥到一起,那一定是及其羡慕及其兴奋的时刻。早对儿子三番五次让我给他买玩具有些忍无可忍了,这会还来要。这时候儿子显然不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仍然跟在我后面,叽叽咕咕地说:“妈妈,那小仓鼠真的很好玩,他说明天要给我带一个,还要给***带一个,还能……”
“你是值日还是在这站着说话啊?”我没好气地说了他一句。儿子急忙走开了。一起值日的***说:“阿姨,别给他买了,这是攀比心理,在幼儿园我们就学过,老师说不能有攀比心理。”
“你真棒,知道这个道理,阿姨会给他讲的。”
懂事的儿子看我一脸的不高兴,忙去放凳子了。从后排开始,桄榔桄榔放凳子的速度非常快,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其他的小同学都已经穿好衣服站在走廊上了。放完凳子儿子又飞快地冲进老师办公室,用扫把把教室的钥匙勾下来(钥匙放的比较高),跑回教室,对着教室喊:“还有人吗?我要锁门了。”确定没有人后,利索地锁好教室门,放回钥匙,和我牵着手下楼了。
“儿子,你挺棒的,爱劳动,有责任心。”
“老师平时也告诉我们要这样做的。”
说着话我俩步行到学校前卖东西的小卖部,儿子说:“妈妈,你来看看,那个小仓鼠就在这里买的,18元一个。”我一听,原来你刚才的表现是做给我看的啊,心里还想着这个玩具,让我生气!现在的孩子,心眼真是太多了!
“我可不想看,再说我也没准备给你买。”
“就看看吗,我们去看看。”
“天还下着小雨雪,快走吧,我可要走了,你自己去看吧!”说完,我打着伞就朝前走了,不知道儿子去看了没?反正不一会也跟上来了,“妈,我来了。”因为伞不够大,书包和衣服已经有些湿了,我说:“来,我帮你拿书包,都湿了。”儿子扭动着肩膀,“不用了!”显然是生气了。嗬,还生气了,我也不想示弱,自己背就自己背吧!就那样,从学校一直走回家,他都自己背着个大书包,也不说话。让他自己好好想想吧,为什么总爱买玩具?真的要好好和他谈谈了!
回到家,他自己就写作业了,我也没提这事。吃完饭,儿子自己倒主动对我说:“妈妈,你真的不给我买那个小仓鼠吗?”
“当然了,妈妈向来是说话算数的,答应你的事绝对做到,不答应你的事是没有任何余地的。”
“那你什么时候能给我买?我考试100分的时候?”
“聪聪,妈妈不是说这个玩具什么时候能给你买?你想想从放假到现在你买的玩具有多少了?陆战部队的拼装玩具,超级恐龙,两辆雷速登,手枪,还有其它5角、1元的小玩具更不用说有多少了。玩具不停地出新的样式,难道你就不停地买吗?而且玩具买回家你的利用率有多高?只是两天新鲜劲,就在咱家的玩具箱里睡大觉了!你觉得合适吗?”
“雷速登周末我也和哥哥玩啊,陆战部队爸爸总没有时间和我一起拼。”
“陆战部队买的时候我就说,这种零件很碎不好拼,你非要买,爸爸就满足了你,可你有几次是主动去拼的?”
“我……?”
“看见别人有个什么自己没有的小玩具,什么橡皮车,回力车,磁铁小人,你都要买,虽说不过是5角、1元的,但也都是花钱买的啊。别小看这不多的钱,经常这样,积少成多,钱都被你买玩具了,咱还能去做别的事吗?”
“不能了,都花完了,咱也没钱了。”
“对啊,不要总是羡慕别人有什么玩具。妈妈觉得这习惯非常不好,这就是***说的攀比心理。”
“他还说我呢,他自己想要......”
“你先别管同学出于什么样的心理。这其实就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不一定要有,自己有的东西,别人也不一定有,每个人拥有的东西不一样!买一件东西不是因为别人有,而是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如果确实需要,再贵也买,如果不需要,再便宜也不能买。”
“我就是喜欢买玩具,别的东西我也没有和别人比过。”
“妈妈知道,其它方面你的确做的不错,在玩具方面就是控制不好自己。别小看和别人比玩具这小小的事情,有了这种小小的攀比心理,就是一种十分错误的思想。爸爸妈妈天天辛苦地挣钱,生活要靠大家一起来珍惜,爸爸也给你讲过他小时候的故事,你不是当时还感动的流泪了吗。再说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要通过努力的,不是你想要得到随时就能得到的。”
“妈妈,如果真的买回去那个小兔子,说不定我也没时间玩了,爸爸妈妈上班也很幸苦,我要学会珍惜金钱,不羡慕别人的东西。”
“对,如果是你需要的,也的确合适,妈妈也一定会给你买。你看期末考试结束后,你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爸爸妈妈不是给你买了199元的陆战部队的拼装玩具吗?这个小仓鼠18元,虽然价钱比起你其它的玩具便宜很多,但是妈妈希望你不要羡慕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想得到要自己要付出,不能总想拥有所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好玩的玩具永远都买不完,商家就是靠层出不穷的推出新的玩具来吸引你们这些小孩子。和同学在一起,要多看品学兼优的孩子怎样做,时常来修正自己的不足。不要沉迷地去玩玩具,那样学习也会受影响”。
“妈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这样你就提醒我,我好像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
“妈妈知道,每天从这个小卖部前经过,一定会也会受影响。妈妈不是说任何玩具现在开始都拒绝给你买,妈妈是不愿意你和别人去攀比。自己做的好,妈妈也会主动奖励你的,是吧?”
“我知道了,学习好,考满分是我应该做到的,不能总和买玩具做交易。我以后少要玩具,还是奖励我大吃一顿或者出去旅游吧。”
“好啊,这些妈妈都支持!”
其实孩子之间互相羡慕别人的东西,就是一种小小的攀比心理的萌芽状态,孩子可能还意识不到,但是一味地满足他,会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是很容易办到的。如果真的是很想要,那就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他也会珍惜,让孩子也明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不过也要恰当的看待孩子的这种心理,一个是孩子尚小,分不清什么是不该什么是该,需要家长细心地观察,积极地引导。再一个也可以引导孩子在学习、意志力、好习惯、好品质等方面与表现好的小朋友比比,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促进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总之,我觉得不能小看这类的问题,家长应该把好关,也欢迎大家都来探讨这类问题!
——2009年2月2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