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中考作文 > 中考话题作文 >

西安之旅(二)作文

2019-04-17 
西安之旅(二)我们七点吃完饭,跟着导游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我们要到距西安约40公里,位于陕西咸阳余星平之间
                                                         西安之旅(二)

 

   我们七点吃完饭,跟着导游开始了第二天的行程。我们

要到距西安约40公里,位于陕西咸阳余星平之间的五陵塬上的茂陵博物馆去参观,它是一座以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声海内外的西汉断代史博物馆。据说茂陵是武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兴建茂陵,工程耗时长达53年之久。

经过一个小时的驱车,我们来到了茂陵博物馆,据说茂陵是汉武帝刘彻之陵墓,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由于陵的所在地原属汉代槐里县之茂乡,武帝建陵于此,故称茂陵。下了车从大门进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我们随导游走进馆中感受到清幽的气息,院中仿汉建筑群林立,整齐的树林分布于建筑群旁,亭台轩榭互相映衬,苍松翠柏随处可见,靠近碧绿的水池,活泼的鱼欢快地游动,假山和池沼互相掩映,折射出美丽的倒影。

 

西安之旅(二)作文

我们继续往里走,脚下踏着深灰色的土砖,两旁是布局统一的水泥石板,呈梯度分布,像一个个长凳,我猜想一定是供人休息的,同时又把路隔成了三条,那一定是供不同身份的人走的吧?两旁的水池里不时有造型各异的喷泉在喷水,时而是雾,时而是弯曲的银线,时而又是高低起伏的柱子,让人流连忘返!走进屋子,千年编钟见证了汉代音乐的发展。屋内展示了汉代的鎏金马,史书记载其为“金马”,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鎏金银高擎竹节熏炉、错金银铜犀尊(鎏金虎镇,汉墓出土的虎镇呈仰首团卧状,为镇墓辟邪之物。其质有铜、石两种,铜铸又有鎏金、错金,出土时均四件为一套。)、鎏金银铜漆耳杯,纹饰华美,漆工与鎏金皆非常精湛,是研究西汉工艺美术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四神纹青玉雕铺首,铺首是中国古代装饰门环的 兽首底座,此铺首用质地莹润的蓝田玉精制而成,属茂陵陵园的遗物,衔环孔呈卷鼻状。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巧妙地布局在饕餮纹两侧。铜漏壶,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器。盖上有托时辰标尺的支架,且有条形孔可穿插浮标。壶底部有一滴水的短流,随着壶底漏嘴的滴水,造成浮标均衡的水平下降,以此来标示时辰,为研究西汉计时科学之重要实物资料。另外还有很多生活用品和飞禽走兽,都雕刻的惟妙惟肖,真的赞叹古人技艺的精湛!

 

西安之旅(二)作文西安之旅(二)作文

走出门来到长亭之廊,那巨大的石刻石马,蟾蜍,老虎,大象,马踏匈奴”、“跃马”、“卧马”等,为什么有这么多马的雕塑呢?因为汉武帝痴爱宝马,天下闻名。在中国历史上,为能得到宝马、良驹而出诗作的皇帝,汉武帝是第一人。沿着林荫小道,我突然有种感觉,这不正是王建的《题破山寺禅院》的“曲尽通幽处”吗?我们来到后院,这里全是仿真的雕塑,讲述了李夫人和刘彻的姻缘,大将霍去病抗击匈奴、卫青的身份及被发现的事情,还有其姐姐卫子夫的感人故事,最后是刘彻晚年遇见了和李夫人相貌相似的钩弋夫人,每一处雕塑都在讲述汉代的不同历史,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西安之旅(二)作文

 

出了门向北看我们看到几处墓穴,那最大的就是汉武帝刘彻的墓,旁边的还有霍去病的墓碑(形似祁连山,象征霍去病生前河西大捷,墓上石刻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大型石刻群。),李夫人墓,霍光墓,还有一些嫔妃、宫女、功臣贵戚的墓,它们形成了一座座雄伟宏大的建筑群,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

 

欣赏完茂陵博物馆,我们又参观了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和唐高宗的合葬之墓-------乾陵博物馆。导游向我们介绍到:整个陵园仿唐长安城格局营造,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陵园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我们沿着石路向里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八棱柱华表一对,柱身上下交接处雕有莲瓣,中间刻有蔓草、石榴花纹,柱顶桃形。它意味这里是神道(司马道)的起端,巍峨的华表屹立于乾陵之前显示盛唐的气魄。华表的附近有一对翼马,高3.17米,长2.8米。造型优美,强悍雄健,特别是马翼舒展和谐。我们正被两匹马的精美造型陶醉,却发现导游已经走到前面了。

西安之旅(二)作文

我们尾随着他,来到了两块浮雕前,在东西两侧各有一块雕刻着鸵鸟的浮雕,踏实刻在一块竖起石头上,导游告诉我们这样避免风吹雨打便于保存,是的已经经历了两千多年还栩栩如生。路上还有石仗马及牵马人5对,均高大威武,惟妙惟肖。

西安之旅(二)作文

“快来看呀,这些石人没有头?”跑到前面的同伴高声呼喊起来,大家沿着坡路迅速追了上去,果然在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石人一般高1.6米,宽0.65米,头部早已失去,但从服装和腰间佩物可以看出,他们不是汉族官员,西面两尊石像的残存头部,浓眉深目,高鼻短须,具有中亚一带民族的面貌特征。 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乾陵会用这些没有头的石像守陵呢?我们大家纷纷提出疑问。“传说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导游的故事打消了大家的疑虑,也给这61尊宾王石人像留下了神秘的色彩。

最让大家关注的是两块石碑,一块是述圣纪碑,一块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纪碑是武则天亲撰、其子中宗李显书丹,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立于司马道西侧,碑身五节除第一块和四块无字外,其余三块的正面及东西两侧均刻有字。因天长日久,金屑自然脱落,很多字已经看不清了,但足以可以看出武则天对高宗的感激之情。和述圣纪碑相对的是无字碑,据说,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约有100吨,圆首的碑头上刻有8条相互缠绕的龙首,碑身两侧各有一条腾空飞升的巨龙,但立碑时却没有刻字,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为何没有立字,民间有三种说法,无论哪种说法都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西安之旅(二)作文

 

最后我们又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结束了这一天的行程。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