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走进《微观世界教学》,感悟教学真谛作文

2019-04-10 
走进《微观世界教学》,感悟教学真谛——读《教学勇气》的点滴感悟从教也有十六七年了,一直在一线工作,按说对于课
 

        

       走进《微观世界教学》,感悟教学真谛

                         ——读《教学勇气》的点滴感悟

  从教也有十六七年了,一直在一线工作,按说对于课堂我是再熟悉不过了,但当我漫步教师心灵,读到《从微观世界教学》这一节的时候,我真的有一种感觉——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课堂,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教学!

  帕尔默说,“如果课程的目标是去传递很多信息,最差劲的方法就是不停地演讲。人脑根本没法一面听滔滔不绝的演讲,一面把排成一路纵队行军而过的大量事实留住、记住。因此,他举了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滔滔不绝地讲课如同那盖在草原上的巨型油帆布,没有人能看见它盖着什么,而油帆布之下很快会变得寸草不生。”——多么值得深思的一段话,我们原以为自己累的不轻,想把所有的知识教给孩子们,可是这“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真正让孩子们能学到多少知识?即使孩子们学到知识了,能够真正记在心底的又有多少?!

  所以,帕尔默认为所有学术科目都是从“一粒沙”观察它们自己的世界。我们没有必要“把满满一车的沙子倒给我们的学生,令它们看不到全部、对所有事物都一知半解,而不是拿起一粒沙让他们学着自己去瞧瞧看?对一门学科表示敬意的最佳方法可以是少而精,此时为什么仍要不断想去覆盖整个领域呢?”

  由此我想起了自己的课堂,我是“满堂灌”还是“从微观世界教学”了呢?似乎两者都没做到,似乎也都做了,一片模糊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我课堂教学的失败。有的时候,我会把课堂留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悟,去分析,现在想想,那个时候的孩子们是神采飞扬的;而更多的时候,我也会滔滔不绝地讲,直到自己认为孩子们听懂了为止,其实那个时候我是看不到孩子们脸上的灿烂的——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去探索的成就感,自然也就没有激情和活力了。

  最近看一个博友的文章,说是一堂课只教十五分钟,剩下的时间就是孩子们的了,因为他们本身就具备了探索、学习新知识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强加给孩子们呢?倒不如给他们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的结果要比老师教授的记忆更持久,也更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从微观世界教学”吧——

  上《寓言两则》这一课,两则寓言《水滴石穿》和《守株待兔》两个成语寓言故事,我就试着引导而不是直接灌输:

  “孩子们,喜欢读故事吗?那么今天就用你响亮的声音来读两个故事好吗?”于是孩子们开始读书。

  “读书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障碍没有?比如字音或不是不理解某个词?”孩子们互相交流,有孩子不理解,有孩子就当老师讲给他听,一会的功夫障碍便扫除了。

  “这两个故事可真有意思,给我很大的启发……”我欲擒故纵。

“老师,我也受到了启发。”一个学生抢先道。

“那你来说说?”于是“说启发”成为孩子们比拼的内容。一个孩子接着一个孩子,慢慢地就把课文的重点捋顺了,我就势说道:“快把自己的感悟记录在课本上吧,别到时候跑了你抓不回来!”于是孩子们再捋一遍启发,课文重点巩固了。

 “这两个故事真有意思,能讲给别人听听让别人也受到启发就更好了,要不,我们同学之间先讲讲,回头再讲给自己的弟弟妹妹或是爸爸妈妈?”孩子们欣然应允,于是小组间的讲故事比赛就此展开。

 “刚才你们在讲故事,我却在思考这两个由故事产生的成语该怎么使用呢?至今还没想起来,你也来想想看,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用上这两个成语?”把读书学文和写作结合起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最后,我们一起总结考验毅力或是做事想半途而废的时候可以用水滴石穿这个成语,遇到不劳而获的人或事的时候可以用“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来进行告诫。

……

就这样,课堂上老师“扶犁”,孩子们“劳作”,一节课老师讲的不多,孩子们却学得开心,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大脑思考的结果!

“少而精”的微观教学,的确让我明白了教学的真谛——正如作者所说:从微观世界教学法后,我说话的空间少了,开放更多的空间让学生与主体直接对话,他们学得更多,也学得更好,他们不只学到了社会科学家所知道的东西,也学会了自己进行社会科学探究!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