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卷里话阅读兴趣
枕边始终珍藏着一本书——古文版的《聊斋志异》。数次搬家,都未曾舍得将之丢弃。每当夜不能寐时,翻阅几页,便可掩卷静静睡去。这本书是全古文版的,我只是一个中师毕业的从不听课的学生,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古文阅读能力近乎零。但是我读它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用看翻译,即使遇到不认识的字,连蒙带猜,便可如读现代文一样顺畅无阻。我的古文阅读能力从哪里来?这还得从这本书说起。
我的父亲是一个爱书如痴的人。他是一位中医,家里到处都堆放着他的医学专业书籍,不过更多的是他的文学书籍。我从小见多了父亲埋头读书的情形——记得他当时是连吃饭的时候都低着头看书的。耳濡目染,我也养成了他这一对健康来说不是很好的习惯,并持续到如今或终生。我的两个弟弟也同我一样,小时也都无比痴迷阅读。我想,除了遗传,这跟父亲对我们无言的身教有极大的关系吧。父亲读书极杂,除了自学他那厚得我搬不动的医学书籍,他有时候也给我们读一些童话故事,或者给我们讲那些神神鬼鬼的吓人的事儿。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在不识字的情况下,就急于从文字中去寻找那些生动的情节。
一开始是看连环画,看《红楼梦》残破的连环小册子,看不懂文字,就瞎蒙着猜图。可是感觉这样读故事太不过瘾,后来无意中拿起了对我一生的阅读影响都无法估量的启蒙书籍,古文和译文对照的《聊斋志异》。
可怕的妖魔鬼怪,了不起的术士,夜半总是遭遇美女的书生,这些人物在我的世界里都是那么地神奇,让我迫不及待!可是那个时候不认得几个字,阅读有极大的障碍。遇见一个生字就去问爸爸怎么读,什么意思。问多了,估计是爸爸烦了,就教会了我查字典。于是,神奇的文字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神秘的大门。
我读《聊斋志异》的时候,是一边翻着字典一边读古文的,读完古文以后就和译文对照着看,哪个句子的意思猜对了,哪个句子猜错了,错的那个句子到底是什么意思,猜对了就能给我无比大的成就感。当然,多数时候都是错得一塌糊涂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对故事的痴迷,给妈妈烧火做饭的时候读,以至于头发被烧焦了都不知道。吃饭的时候捧着读,星期天的时候爬上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一读就是一天。我对这个猜故事的活动如痴如醉。就这样,一个刚上学不久的孩子,硬是捧着字典读完了整本聊斋故事。
前些天看到专家魏智源老师关于自动化阅读能力一文,我就在想,从一开始,我就已经具备了这种边读边思考的自动化阅读能力。或许这得益于父母的遗传,但是我宁愿相信这是家庭有极好的读书氛围所给的能力。
这本书不仅完成了对我阅读的启蒙,更奠定了我对古文的兴趣和一定的阅读能力,直到现在我对古文的兴趣都特别大。可惜的是,幼时我所接触到的古文,除了这本书,就是初中和师范课本上少得可怜的几篇文章了。如果当时父母懂得教育,或我能遇到一个好老师,我今天的发展一定不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学老师而已。
现在做了十几年的小学教师,对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方面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研究。结合着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我想,要想使一个儿童狂热地热爱阅读并将这种兴趣和能力保持终身,以下几点绝对是不可忽视的。
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经常我在向家长讲阅读的重要性的时候,总是有一些家长向我哭诉:“老师,我怎么不知道阅读的重要性呢?可是,我们家孩子不喜欢读书啊。你逼着他去读,他就读一会儿。一眼看不见,就不知道又跑哪里疯玩儿去了。”对于这样推卸责任的家长,我是只能摇头叹息的。我对他们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或你的爱人喜欢读书吗?你们家藏书多吗?”当然,答案是猜得到的。一对不读书的父母,怎么能够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我建议他们读书,可收效甚微,想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生活习惯何其难也!改变不了一个孩子的家庭环境,我改变他学习习惯的几率又能有多大呢?
如果小的时候我们家没有书,没有爱读书的父亲,上学之前我很少接触到书籍和故事,那我爱上阅读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找准一本根本性的书籍。孩子天生是有智力差异的。有的孩子热爱幻想,有的孩子偏于清晰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所以,帮孩子找准一本契合他生命的根本性书籍非常重要。我们不能逼着一个每天满脑子小人鱼、小狐狸的女孩子去啃一本关于物理知识的书籍,那样只会扼杀了她的阅读兴趣。我们也不能逼着一个思路清晰,喜爱化学的孩子每天去读《安徒生童话》,这样也只能扼杀他的阅读兴趣。有的孩子喜欢历史故事,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航海轮船,孩子的兴趣偏向哪个方面,父母应该最清楚,所以,给孩子推荐他有可能喜欢的书籍,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就是这么一个不切实际爱幻想的人,所幸的是,我读到了契合我生命本质的不切实际的全是幻想故事的书。因为故事的狂热吸引,尽管不认字也没有抹杀我对文字的热爱。
一个喜爱阅读的童年时代的老师。谁是你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呢?这个人也有可能是你的老师。一个孩子若是幸运,在幼儿园或小学遇到了一个好老师,那么他终生幸福的基础可能就此被奠定了。我曾听一个中学校长讲述初中孩子的阅读:“他从小学学习方式就已经定型了,到了初中三年,我们很少能改变他什么。只能尽量努力罢了,只求孩子在我们跟前的这三年,没有亏待他。”有此困惑的初中老师不是少数。所以很多初中老师都对我说:“你们小学老师比我们重要得多,对孩子们一生的影响也大得多得多。”还有一位优秀的同行对我说:“在初中,如果我能让一个七十个人的大班有十个人对阅读感兴趣,那我就是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孩子们很多的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很多兴趣也是越早发现越早培养更好。如果错过了孩子某个兴趣的萌芽期,也许他这颗兴趣的种子就永远不会发芽了。这是一些教育专家关于敏感期的理论,也确实如此。如果孩子的阅读兴趣没有被及时开发出来,可能他这一生都要与那些美妙的文字错过了。一个不热爱阅读的孩子,谁敢保证他拥有终生发展的能力。事实上也是如此,很多人从学校一毕业,基本上就不再有兴趣接触书本了,他一生能够发展的高度也就被定型了。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会考试的人,却没有培养出更多的终身喜爱阅读并深知阅读重要性的人。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报名的时候会挑老师,挑班级。他们首先打听的,就是这个老师的教学成绩怎么样,很少有人会问一问自己挑选的老师是不是热爱阅读。如果让我给我的孩子选择班级或老师,任课老师是否喜爱读书将成为我的首选条件。一个不读书的所谓的优秀老师多么可怕,他只能培养出一群不爱读书的高分孩子而已。
也许,一个不热爱阅读的孩子也能有所成就,甚至可能在某个领域成就很大。但是,我们宁愿相信,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他的生命会丰盈而润泽得多,他会走得更远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