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班的孩子良莠不齐,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以前对孩子的评价好像只是停留在“这个孩子听不听话?”、“这个孩子作业写得怎么样?”、“懂礼貌吗?”、“学习成绩怎么样?”等等,而没有注意到通过这些优点去影响他们的其他行为。多元化理论中提倡每个孩子都有值得获得积极评价的地方,在积极评价中寻找切入点,使孩子通过积极的评价点辐射到其他行为中,直至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变得积极。
在此认识上,我在这些天特别注意一些孩子的表现,做了一些特别的事。
镜头一
这是个女生,每次上课之前,不用我组织课堂,她总是面带微笑安静地等候着,我和她好像有一种默契,我常对她的行为表示赞许,微笑而已,可我知道她很满足,我也是。以前也有过这种幸福,但我不知道辐射开来,只是表扬一个,带动他人的简单操作,效果当然不太好。这回注意了,我用专注地眼神和她无声地交谈着,故意延长一些时间,让其他孩子们明显看出我在做什么。开始他们很好奇,后来次数多了,就有孩子想了,“为什么老师不对着我微笑这么长时间?”于是有些孩子开始注意到她的做法,开始学习她的做法,于是更多的孩子在上课前安静地微笑着和我做无声地交谈,我想是不是成功了呢?暂且不说这个词吧,效果还是可以的,不用说教,只用几次微笑就达到了满意地效果,潜移默化?我想是的。
镜头二
他是个调皮的男生,捣蛋的出名,尤其爱打架,每天都能听到学生告他的诉状,可是干事很积极!比如领个垃圾袋、倒个垃圾,他总是举起小手:“我去!我去!”我微笑着答应了,即使其他孩子的声音比他还大,手比他举得还高,这算不算是教育的不公平呢?呵呵.......我把拿钥匙的权利也交给了他,每天他早早的就来到学校,其中有一天他早晨开开门后,就跑我身边要手纸,呵呵,原来他急着来给同学们开门,憋着来了。突然我觉得他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虽然其他方面做得差强人意。我决定培养他,从现在开始,于是他多了许多“工作”,“帮老师去办公室取东西”,其实是我故意不拿的;“当个小组长”其实有的孩子更合适……如此一来二去,果不出所料,最起码在数学课上,他能坐得住,变得会听课了!变的守纪律了!我想其他课上的他肯定也比以前强,肯定!我想他是否能体会到他的进步呢?还是让他慢慢幸福去吧!
班里有名的“捣蛋鬼”变了,经
善于针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也是适度教育的精髓所在吧!多给孩子们些阳光,让他们灿烂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