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温情(书香文苑征文)
在华龙区的新华街上,总会响起那沉重而有韵律的二胡声,我就知道卖艺盲老人来了。
十二月了,虽然天气预报说今年是个暖冬,天空没有飘起鹅毛大雪,但腊月天毕竟凉飕飕的。
早上,他用一根又枯又长的木棍儿,不停地敲打着地面,慢慢吞吞,颤颤巍巍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他个子不高,脸上有着刀刻一样密密麻麻的皱纹,笑起来像一朵菊花。
此时,新华街的小摊贩们都停下手中的活儿,有的大声问候他,有的走上前搀扶他。虽然老人看不见,但他的心透亮,他不停地向大家道谢,走到路边,他拿出一个破破烂烂、已经生锈的铁桶和一个吱扭作响的二胡,用脚打着拍子拉了起来。
这调忽悠忽悠,像是老人在下楼梯;这调时而高亢,时而低回,像湛蓝的天空上漂浮不定的云彩;这调时而急,时而缓,像弯弯曲曲的小河流淌。
如果留心的话,就会发现那老人的全身在哆嗦,双手和耳朵都冻破了。好心的烤鸡摊老板娘,赶紧让老人来烤火取暖。那红光闪闪的煤火闪烁着迷离的光点,亮在人们的眼里,更亮在人们的心里。
我也见过那个卖艺老人,是在一个下午放学的时候。
太阳给天空抹了一层胭脂红,我和伙伴勾肩搭背,有说有笑地往前走。忽然,我的眼光落在了老人身上,看了一眼小伙伴,只见小伙伴会意地点了点头,我俩走上前去,各自往铁桶放了五毛硬币,老人听到响声,仰起来“看”了我和伙伴一眼,笑着含混不清地说了一声“谢谢”。我和伙伴刚要转身离开,只听老人又说:“帮我买个烧饼,好吗?”我和伙伴停下脚步,从老人的铁罐里拿出了一块五毛钱,买了一个热乎乎的烧饼,递给了他,他又说了声谢谢,便捧在手里吃起来。
不久,我又听到了那熟悉的二胡声。卖艺老人并不孤独,因为大家都在他身边;老人并不贫穷,因为有大家善良的心陪伴;老人并不寒冷,因为有无数双大大小小的手使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