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14)作文

2019-03-28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14)——66-70条66、劳动和智力发展【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
 

我读《给教师的建议》(14)——66-70条

66、劳动和智力发展

【学校生活的智力丰富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能不能把智力活动和体力劳动密切结合起来。】

这一条就是说劳动发展智力的,之前,大师也没少进行这方面内容的阐述,今天又一次隆重言说。

【早在童年时代,我的学生们就看到,在一些小型的劳动集体——课外的技术小组和农业小组里,充满着一种多么丰富的智力生活。】

时间走到21世纪,走到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的今天,劳动恰是我们最忽视的。 “劳动最光荣”,喊喊口号而已,现在就连口号也不再喊了。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少年每周在教学工厂里劳动一次:他们学习加工木料和金属,制作机器和机械模型。教学大纲规定的劳动实质上就只有这些了。它能不能满足少年的多种多样的兴趣和要求呢?当然是不能的。】

少年每周到教学工厂劳动一次,居然被写入他们的教学大纲,只是不知今日他们的教育还是否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没有,究竟是在与时俱进呢,还是教育在退步。在新课程标准里,我们的小学语文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建议说“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主要还是学习,发展智力的劳动不易入学校。我想起了黑柳彻子的《窗边小豆豆》,小林校长请的旱田老师就是农民,每年小豆豆们都要有一次如农田,跟农民学习劳动的课,这是教育家的行为,普遍实施可能不大。好的教育为什么不好推行呢?也许是因为有太多的制约因素吧。

【正是为了使劳动和智力生活统一起来,为了使学生的空闲时间充满具有重大精神意义的活动,我们组织了许多课外小组:少年植物栽培家小组、育种小组、园艺小组、养蜂小组、机械化小组、电工小组、无线电工小组、钳工设计小组、车工小组、动物饲养小组、养花小组等。】

种类繁多,可以想见孩子们欢乐劳动的场景。

【没有这些使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充分发挥的课外小组,就既不能设想有真正的智育,也没有情感和审美的教育。如果不能使双手成为智慧的高明的老师,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对知识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就会缺少一种强有力的情绪刺激。】

课外小组的意义,大师分析透彻。

【我们努力使每一个少年学生都成为劳动者、思考者、探索者,使他们在有趣的、令人鼓舞的创造活动中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一个人在少年时代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就在于他对真理的认识和发现是跟个人付出的创造力融为一体的。他感觉到:由于自己的思考和钻研,大自然才向他揭示出自己的奥秘。】

活动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教育自己。

【我认为,学习和劳动的结合,就在于干活时思考和思考时干活。】

应该阅读中思考,思考着阅读一样,思考必不可少,否则怎么可能发展智力呢。

通过思维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双手的精确动作在实现着同样精确的设想,就使少年们变成聪明的思考者,他们是在研究和发现真理,而不是单纯地“浪费”现成的知识。

【如果在少年时期,一个人没有在复杂的图纸或者仪器面前钻研得入了迷,除了这件有趣的活动以外而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那是很难设想他能受到完满的教育的。】

按照大师这个标准,我们的学生没有一个能受到完满的教育。

【当我的学生上到六、七年级的时候,学校里开辟了一个“难题之室”。在它的门口,学生们抄录了马克思的话:“但是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但丁‘神曲’)。】

“难题之家”,大家研究,探索,智力当然在发展。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这一条承接上一条,更具体的讲述劳动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苏维埃社会生活的现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学任务。】

【我们全体教师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学校里不应当有任何一个毫无个性的学生,即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激动和向往,学习数学公式也好,学习抒情诗也好,都带着同样冷淡的态度的学生。】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学生更要呵护孩子可贵的个性。

【那么这在实际上应当怎样做,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现并点燃创造性的火花呢? 我们学校每年的在校生约500至550名。一个新来的学生第一眼所看到的,就是一片创造性劳动的气氛。】

创造性劳动彰显孩子的个性。

【我们必须给所有的孩子都找到最爱做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随便做点什么,只要他们有事可干,不至于互相妨碍就行了”。

 我们全体教师认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所有这些心爱的劳动之角都跟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在课堂上、在讲授大纲教材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对某种劳动活动的兴趣。】

劳动,不是机械的劳动,不是勿需思考的劳动,而是要有发展智力的劳动,也即上面所讲的创造性劳动。

【在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基础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的领导以及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哪里呢?

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我们之所以有一批着迷于技术、植物栽培、果树栽培的学生,就是因为有一批热衷于自己爱好的事情的教师在他们眼前做出了榜样。】

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尤其能展示创造性成果的劳动,本身就吸引学生。

【要迫使一个学生参加一点体力劳动是容易的,然而要教会他把双手和智慧的努力结合起来却要困难得多。】

【对于这些消极的学生,我们起初先迫使他们完成一定的体力劳动,并且努力使他们通过这些劳动而看到一条去认识(哪怕是很初步的认识)和征服自然力的道路。如果学生把体力劳动看成是一种达到创造性目的的手段,那么就说明他已经克服了懒惰思想,变得热爱劳动了。】

品尝劳动的果实,感受到劳动本身的快乐,每一个孩子都愿意参与,智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68、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什么是小学?”人们关于小学的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谈论得很多,“牢固的知识是在小学里打下基础的”,“小学是基础的基础”。 是的,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儿童学习。】

重点不在知识的死积累,而是会学习的能力。

【我在准备担任小学的教学工作时,我力求精确地规定出:哪些东西是儿童必须深刻地识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哪些能力是儿童必须学会的。

但是小学的任务并不只是这些。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他的工作对象是完整的儿童。】

这一观点前面已经阐述过,大师再次提起,“完整的儿童”——活生生的人才是我们最要放在心上的。

【在一至四年级(7岁至11岁)这几年里,正是一个人成长的时期。】——儿童成长黄金期。

【在一些小学里,学生的命运是很苦的,在我的想像中,儿童好像背着一个口袋,教师尽量地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往口袋里装。要把这样的重荷背负到一定的地点,也就是说背负到中年级和高年级学习的时候,——在有些教师看来,小学生的生活和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

可叹,我们这儿大多数学生都是苦的。

【不应当把儿童的头脑看成一种什么活的装置,它被现成地交给教师,以便不断地掌握知识,把知识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7至11岁的儿童的大脑正处于迅猛发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忘记了必须关心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必须关心大脑两半球皮层细胞的增强,那么学习就会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把学生慢慢变傻。

【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既有害于儿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

又一次批评死记硬背。

【我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当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生机蓬勃的智力生活。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

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不容易呀。

【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

每个人都在观察、思考、推论,体验劳动中学习着,成长着。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不随意识记是减轻脑力劳动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

我们力求使许多概念(特别是像国家、民族、运动、机能等这些抽象的概念)能够通过不随意识记的途径进入学生的记忆。儿童不通过专门记诵而获得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在记诵那些非经记诵就不能识记的东西时就越容易记住。】

越是低年级,越是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所以我们的低年级,老师课堂上游戏、音乐、图画等花样迭出,为的就是孩子随意识记见效。大师为何说不随意记忆是减轻脑力劳动的重要途径呢?我想应该不随意记忆是学生在专门记诵,尤其在理解基础上进行的专门记诵会记忆的更久,而且同时也是在发展智力。智力得到发展,脑细胞活跃,所有再诵非经记诵就不能实际的东西就越容易。

【科学在迅猛地向前发展,知识越积累越多,而人的记忆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

【不随意识记是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它能把脑力解放出来用于思考,用于深入地理解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不随意识记可以预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记硬背。】

【人文学科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照教科书死背,不允许复述背下来的东西。因为那样会束缚儿童的智力,特别是当他正在获得关于某种依存性和规律性的初步表象的时候。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

忌死记硬背,善运用知识方是学习之道。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要让任何一个儿童在低于他的才能的水平上学习。】

【我们实行的原则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防止学业落后的现象。】

“我要成为最佳的我”,每一个孩子都都能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何其难!学生有差异,资质有别,可家长期望值一样高,老师对学生又要求相同,教着教着,后进生就多起来,可见很多孩子真的是被我们教傻了。

【当教师认为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委托最有才能的学生准备报告和学术报告简介,编辑科技小组墙报,写书评等。还举行科技晚会和晨会,让学生演讲和做报告。在这种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了解、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很多,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去从事深入的钻研。正因为他们接触了许多不一定要识记的知识,所以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就更容易了。】

 现今的教育面对大多数,常常顾不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尤其有天赋的孩子呢,我们也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好发展的智力背景,优秀或许仅限于成绩而已。“超大纲”的事,我们不太做,不过现在,尤其近些年,就语文学科来说,太多的老师在“超大纲”,各自在课改路上大踏步前进。比如韩兴娥进行“课内海量阅读”,陈琴进行“素读”,薛瑞萍的“日有所诵”,都不仅仅限于教材。

“超大纲”,只有利于学生发展,我们要做,且努力!

(待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