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谈客论】和孩子一起制作电影海报的过程
前几天,儿子把他的五张电影海报拿回来了,他说,一直在学校展示,引起了很多人的围观,这会儿才撤下来。我一看,由于揭下来的时候不够细心,几张海报都有破损的地方。赶紧用透明胶布在背面粘贴一下,好用于保存,留作纪念。
回想起我们一起做手抄报的时光也是蛮有意思的。
这个作业是孩子的寒假作业之一。老师要求:五张海报,大小A3纸,文字部分为电影观后感,不能少于500字,摘抄部分不能超过20%。
分工
没想到这项作业,最后竟然成为了那次作业的重头戏,从一起看电影,一起选图,一起设计,儿子构思读后感,然后誊写,修整,花了很多时间,足足拉扯了整个寒假(当然,期间断断续续的,还要穿插其它作业)。
说到计划,刚开始我们决定,干脆从百度找相关图片,用粘贴的手法作为插图,然后设计一下,写上文字。
儿子顿时表示反对,他说:“放着现成的插图家何必用那些死板板的图案?妈妈,这个伟大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得,还没开始就给我派一大活。我说:“要不,还是你自己画,不能老让我画吧!小学时候让我画,大了还让我画,啥时候能自力更生!”
儿子撅起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画的,难看的很!自己都看不顺眼。为了这次作业的质量上乘,还是你下手吧!。”他又郑重其事的补充道:“我负责挑图片,做参谋,还要写观后感的文字部分,事儿也行多的!”
看看,这么一说,貌似他的任务比我还重呢!
设计
我们先从挑选电影开始,经过我、女儿、儿子的三人表决讨论,最后我们决出五部电影,分别是《千与千寻》、《冰雪奇缘》、《花木兰》、《马达加斯加》、《这个杀手不太冷》。这几部都是经典影片,基本上都看过,比较熟悉。
然后就是一步步的设计过程了。
就说千与千寻吧!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过,儿子和女儿都看过,都说很喜欢,特别是电影中有一个主角也叫白龙,这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一致决定,先从这个下手。
我百度了一下,找找电影的感觉,然后搜了几张图片,让他们挑选,最后,挑中了千寻站在栅栏边的穿粉色衣服的那一幅。后边的东西可以舍弃,只要小女孩这一个主题物。
没想到我兴致勃勃的画好后,拿给儿子看,他用审视的目光打量了一下,皱眉道:“像是挺像的,只是——这是女孩吗?我怎么看着像个男孩?”
最后又改了改,算是勉强过关。因为画面太过单调,在儿子的建议下,上边加了一个大大的“千”字,下边,添加了大大小小具有韵律感的英文字母,看起来还蛮像回事儿了!
等到插图部分完成,就在合适的地方打好一样宽的横线,此为写文章的地方。
文稿
文稿方面,倒不用担心,儿子在这方面,难不倒他,就像平常写作文一样,一气呵成。先是引子,然后故事梗概,然后就是一些感想之类。打了草稿后,这货懒得誊写,磨磨蹭蹭的,总是需要我催好几遍,不过好在最后都认真完成了。
我一再交代:字体要公正,不要写得傻大傻大,你要对得起我帮你设计的版面哦!他抄写的时候果然很认真,一笔一划的,虽说不算太好,比起他平常龙飞凤舞的字体要好多了。
插曲
我们在寒假的期间,决定回老家过年,可是老家没有网络,所以只好把图片、文字资料之类暂时存在手提电脑里,以期回到老家备用。
由于准备不充分,《花木兰》这一部电影,文字部分没有资料,后来想引用几句《木兰诗》里的句子,却都忘了怎么背。儿子说:“我有办法!”
说完拿着手机跑开了。
不一会儿,他又跑回来了,说去村里的一户人家蹭网去了,把花木兰的资料复制了很多,这下就不会断粮了。
难为他也知道为此事操心了。
最后的效果
其实每一张电影海报都废了我们不少的心思,当五张海报全部完成,我们摊开来看,全家人都来品评。孩子把每一幅作品写上班级姓名的那一刻,顿时有了成就感。
我们把作品拍成了照片,发给老师,老师回道:“孩子有您这样的母亲,是他太大的福气!海报设计非常高端!孩子有那么好的家庭教育,相信孩子会越越好!如果邮箱的内容是他自己完成的就更好了!”
我也是深表遗憾,如果,如果从头至尾包括插图都是孩子完成的,那就太好了!
这次有了我的参与和帮助,才使他圆满的完成此项作业,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出色的独立的完成。那才是我欣慰的愿望。
作品展出后,在孩子的学校引起了轰动,同学们也因此重新认识了这个平常不起眼的叫“白龙”的孩子,我想:他应该能从前一段的自卑、难过、不适应中转变过来,找到一些应有的自信,从此变得活泼阳光,天天向上。
如此,我的参与和引导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