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不良习惯的滋生
重视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一直是我们家在孩子早期教育的重点。如今儿子上学已经三个月了,一些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逐步形成,当然这中间有许多好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按时作息、写博客、阅读等。伴随着这些好习惯的养成,我们也觉得较刚开学时轻松了不少,很多事情他都自觉的进行着。然而在这些好习惯形成的同时,有一些不良习惯悄然生长,冒出的苗头让我们感知后很是震惊。
1、开学时,儿子当值日生,老师请家长到学校帮孩子们打扫卫生。那时才发现不仅是儿子,为数不少的孩子真的不会扫地(诧异)。倒垃圾时,儿子不肯自己提垃圾桶,昂着头理直气壮地说:“凭什么我提,老师就是叫你来打扫卫生的”。——儿子的观点。
2、为了节约早上的时间,我们现在还是给儿子穿衣服,帮儿子洗脸。一天,穿衣服速度较快,儿子一切就绪后大喊一声“爸爸,洗脸”。——瞧!儿子把给他洗脸当成是应该的了。
3、晚上,考虑到儿子一天下来挺累的,用热水帮儿子烫烫脚,睡前帮他揉揉背,儿子感觉好舒服。一天,上述行为没有进行,儿子说:“不揉背就不睡觉”。——揉背也成了应该的了,震惊!
4、经常好吃的留给儿子。有一天,买来的板栗还剩几个没有吃完。第二天儿子想起来要吃,才发现已经被吃完了。儿子大哭:“谁吃的?我的怎么被你们吃了?”——唯我独尊。
5、去姥姥家探望,出门时叫儿说“再见”。儿子应付了一下。我不满意,坚持要儿子好好地说。儿子的犟脾气上来,硬着脖子就是不说。坚持的结果是姥姥说“别难为孩子”。回家路上,儿子突然说:“妈妈,我不喜欢你了,我不爱你了”。——好冷的话,他说的那样轻易。
生活中这样的事点点滴滴,这些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儿子的眼里他是最重要的,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然而,这些行为习惯的形成并不是儿子的错。我们在刻意培养儿子好习惯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养成了儿子的一些坏习惯,虽然这些习惯的养成是源于我们的爱。
大家都知道养成一种习惯仅需要21天,而且习惯的形成需要不断的强化。但我们在不经意中却在强化着一些坏习惯,这些习惯会在儿子的脑海中形成一些错误的概念,当他具有一定规模时,再想改变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孩子的习惯是大人给予的,在苦心经营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不良习惯的悄然滋生。因为很多不良习惯是在你不经意中养成的,习惯一旦形成性格就会很难纠正。所以,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需要不停地检查自己。为一个好习惯形成而高兴地同时想想有没有不良习惯伴随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