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识字 快乐学文
你要是问一年级孩子:学语文,你最烦什么?90﹪的孩子准会不假思索地说:学生字!是啊,特别是到一年级下学期,要求孩子们会认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对于一个初涉知识海洋的孩子,面对铺天盖地的字词,难免会起厌烦之心理。如何解除孩子们这种心理,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材呢?
一、巧引导
其实哪个孩子不希望自己早点认识许许多多的生字,自己可以拿着书津津有味地看着,而不再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他们苦于无法,无法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横竖撇捺”却组成了那么多复杂的生字。刚开始我一直埋怨自己教的孩子太“榆木疙瘩”,其实是自己教学无方。直到有一次上课,我无意中“抛砖引玉”,说了两个顺口溜:一条白毛巾挂在木头上(棉),家中人一口(合),让孩子们猜,当然孩子们很快就猜出来了。没想到这竟激发了孩子们的创作欲,他们接下来的表现让我这个做老师的汗颜,下面摘录孩子们创作的顺口溜:一个大哥哥在喝可乐(奇),太阳从西边落下,一个小日本吃了一个大西瓜(晒)……虽然孩子们的话语非常幼稚,但我想他们再也不会忘记这些字了。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学会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一些问题,然后转化为他们易于接受的话语与他们交流,效果出奇得好。
二、新妙招
一年级孩子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是新奇,老用一种招式“对付”他们,不用说他们,连我这个做老师的也会觉得没意思。因此,我总想多采用一些新的方式,让孩子们乐于参与识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我总结以下几种识字方法:
1、根据字形,选择适当的方式:
①加一加:一些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字,可以让孩子用这种“加一加”的方式来记忆,如:米+青=精,立+日=音,女+少=妙,这样一拆分,变难为易,孩子们喜欢用这种方式学习一些看起来较难的字。 ②减一减:相反的,有些字可以采用“减一减”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记忆。③换一换:采用换偏旁的方式,既让孩子熟悉区别一些形近字,又让孩子在对比中识记生字。④韵语:心青情,弓长张,言午许,半个月亮就是胖。这种方式如同儿歌,朗朗上口,更让孩子们喜欢。
2、猜谜,编顺口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简笔画简洁、生动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抬”这些字时,让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编故事识字
根据儿童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给学生一个生字,让学生根据字的部件编一个小故事。如教学 “警”这个字时,学生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我看见了一位警察叔叔,赶忙向他敬了一个礼,对他说前面有小偷,说完他赶紧去抓小偷了。”每当我说到这个字,学生就会记起这个故事而且对这个字记得相当准确。这种识字的方法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无定法”,只要你采用了孩子喜欢的方式,他们一定乐于接受!
三、生活中识字
教育来源于生活,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回归到生活中去,但孩子们包括我们这些大人,虽然我们在生活中会看见或使用许多的字,但我们总会熟视无睹。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并且是自愿认识呢?我采取了一种孩子最喜欢的方式,我先出示“丹尼斯”,这是孩子最喜欢购物的地方,孩子们喜笑颜开地大声嚷嚷:丹尼斯,丹尼斯!紧接着,我出示了“德克士”,这下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小手如林,有的孩子甚至趴到了桌子上,他们齐喊:德克士,德克士!看着孩子们这么高兴,我顺势引导:“孩子们,你们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妈妈经常带我去那里吃饭……”“哦,你们是这样认识这些字宝宝的,也就是说我们在街上走就能认识字……”就这样利用社会大课堂,通过参观、游览等形式,拓展学生识字的时空,让学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识字。引导学生利用上街玩、旅游等机会,问问爸爸、妈妈,广告牌上写的是什么呀?那个店叫什么名字呀?不知不觉学生不但认识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还增强了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可以利用秋游、春游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