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关注所有学生了吗
前段时间,学校领导给我们五年级开了座谈会,大家各抒己见,我也是带着问题而来,我经常困惑:教学设计的那么巧妙,师生讨论的那么清楚,为什么还有不少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低呢?
我思考:首先,在师生的双边活动中,我必须面对70个学生,师生互动是很难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对于那些没有举手发言的学生,怎样了解他们到底理解了没有,还存在什么困难?有时明知某个学生有困难,也没时间因为他而耽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其次,学习困难的学生反应慢,思维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还没想明白,优秀的学生都抢着把答案说出来了,他们只能充当听众,无法与老师和优秀的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时间长了,更不敢举手发言了,课堂上老师又不关注他们,,他们就像机器一样,安安稳稳的坐在教室里。最后成为了双差生。
我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关注不同的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呢?一是:在学习某一个新知识时,如分数加法,分数乘除法这些基础知识时,努力通过提问,上黑板扮演,让学困生都能做好,二是设计的练习要有层次性,一般情况下,练习设计我分三类,一类基础题,全班都必须会的题目,二类是变式题有基础题转化而来的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90%的学生必须会。三类是拔高题让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这三类题目一般都在课堂上完成。学困生只做一类必须把一类题目的每道题都理解,二类让
90%的学生都必须会,三类题目学优生必须会。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他们独立做作业的时间了,我才有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
在独立做作业的前一段时间里,我的任务是观察,指导那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后一段时间就是批改学优生的作业了。
有了独立做作业的时间,教师就有时间和空间关注不同的学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