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教学模式初探之七
爱在进行时——动物与人的感情世界
第七单元在今天(2007年11月2日)结束了,这是我这学期实施单元综合教学以来的又一次成功的尝试。由于前两单元没有很清晰的一个综合教学理念——单元综合教学是在后来的教学中偶然发现的,主要是懒惰的结果,后来发现这个方式有很大的价值,最主要的就是提前要让孩子对单元文本比较熟悉,老师又宏观地把握。
这不是问题,当我确定下来这样总结的时候,第二单元已经基本结束了,所以后来的尝试应该是从第三单元开始的,当小说单元上完之后,我发现这样驾驭课堂,越来越轻松,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十分积极。这不单是我的尝试,更是学生从来不曾这样上过的。当我认定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我就把下面的几个单元的教学提纲列出来了,另外几个老师听说了,也和我讨论,最后他们发现这样的方式,他们学习不来,但我的教学效果却总是很好,他们又不得不去过去一些借鉴。干脆后来也和我共同讨论了第六单元的诗歌综合实践的教学计划,最后达成共识,一起来研究。
宏观教学的模式,不是没有过,但是怎么样操作实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且还要找到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掌握的结合切入点。不能单纯的进行粗略的框架训练,还要注重细节。说回来,我们就是还要注意文章的具体写作方式的学习和关键句子的含义。
这些问题在学习鲁迅的单元中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已经是很轻松了。
然而,要进行整体的同时综合学习几篇文章,需要很强的提纲挈领性的问题进行贯穿,这些问题是几篇文章的共性,或者中心或者写作方法,但是要把握好训练和学习的方向也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就抓住了几个关键的问题。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讲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感人的故事的。有《老人与海鸥》《跑进家来的松鼠》《最后一头战象》《金色的脚印》四篇文章组成,动物们善良、智慧和聪明可爱,而且这些真挚的情感一次次打动了我。
第一节,在充分准备之后,让学生讲了自己阅读过得感人的动物的故事,尤其是感人的动物与人的故事。回答得很精彩的有熟悉的老牛向运水的战士讨水味自己的孩子的故事,还有一个善良地狗,再高原上为了救一个昏迷的人被误认为是狼,被杀死的故事,在死亡之前,他把那个人拖到了主人的门口。此外我也提供了几个故事如《斑羚飞渡》等,让学生有兴趣阅读,能够感受到动物的那种与人之间的情义。然后让学生再次速度课文。因为高年级的阅读速度的训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更是这个单元的一个教学重点。所以他们阅读的速度要提高,同时阅读几个文章,而且还要带着同一个问题去读,这样的训练,如果只是偶尔为之,恐怕很困难。但是在充分的前提下,他们很能够适应,并且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几篇文章中动物的哪些行为让我们感动?这些也是作者进行具体、真实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之一,更是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之一。
方向明确了,接下来的问题进行起来也就很轻松了。学生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很容易,但是要在短时间内把几篇文章理解透彻,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讨论交流,分工协作是必需的,通过小组的研讨,这节课只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章中那些地方对动物的行为进行了描写。这是在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让他们在讨论中体会,并且从中感受动物的特点和品质。
学生讨论的时间是充分的。接着,他们的回答更是精彩的。对动物们的行为,描述的十分具体,很多细节都找出来了。比如海鸥在最后老人去世后,在大照片前的每一个表现,都体现出来了海鸥对老人的感情是多么深厚;松鼠到我们家后的大胆放肆和调皮、淘气让我们看到了她活泼可爱的一面;战象在最后的日子里的怪异举动,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忠诚和坚强,深深的让我们心灵感到震撼;松鼠为了救自己的孩子他们想尽办法,也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些细节很多,学生通过讨论,都能够在大方向的指导下很快的找出来这些句子。
但是关键的还是,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这些句子让我们感动,为什么感动?他们的行为体现了什么?这就是对每个动物的品质的体现了。孩子们很容易理解海鸥、松鼠和狐狸的一些品质,包括战象的一些方面,但是也有个别的地方是难点。比如,对战象的坚强的理解,就出现了。他们能够看到战象的行为,直到他之后的二十年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最后却还是很奇怪的把自己埋在了战友的墓地,而没有回到祖先的“象冢”,这个对比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他会那么样生活,而且很快乐,优哉游哉的。通过这种比较,他们也明白了,人在这时候的表现,也是会去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和自己最后战斗的地方看一看,穿上自己有纪念意义的服装,回到战友的身边安息。这恰好是感动我们的地方,更是体现了战象坚强的一面:他没有在消沉中度过自己孤独的一生。
一组组细节在大家的回答中,已经形成了一个很明确地回答方向,在对问题的理解和其他课文的阅读方法上,有了一种自觉的意识,这也正是通过这种综合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第一个大的核心问题解决了,但是,这并没有把文章分析透彻,而是把后半部分解决了,抓住了文章的一半内容。而我的问题设计也正是这样倒着安排的。最让我们感动的是动物,但是动物为什么会那样让我们感动?在上节课中,学生提到的那个狗,被刺了一刀却仍然救了那个人,我们想到了什么?很简单,不是动物天生的就有这样伟大的行为来救我们人。那两个老狐狸,不会平白无故的就会把摔下悬崖的正太郎给救醒,海鸥也不会那么感人的围着一张照片举行那么肃穆的仪式,小松鼠也更不会那么大胆的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归结到一点上,就是我们这些文章中的人,也有着同样的感动我们的行为。
第二节课的内容就是倒过来,认真研读这几篇文章,体会人的行为是怎么样让动物对我们人有这样深厚的感情的?
这样的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是一样的,但是更深层的是从人的角度来理解了动物的行为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因为我们人的付出和态度决定了的。最后学生在这种目的十分明确的讨论中,很快就体会到了关于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和谐相处的真挚情感。学生把老人每天步行20多里路十几年喂海鸥、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和宽容、寨子里的人对战象如同恩人一样的敬重、正太郎对狐狸的帮助和照顾,让动物们懂得了人是友好的,更让我们懂得了只有我们是友好的,才能得到动物的信任。与此同时,对文章中人物的刻画,也是十分的细致,在这样的描写中,我更让学生掌握了一个重要的写作方法,那就是文章的中心人物——动物不会说话,却做出来了那么让人感动的事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这种总结,就归纳到了写作的领域。这也就为写作的时候提供了一个铺垫。
第三节的内容已经所剩不多,最后把人与几个小动物的品质和性格注意总结。老人于海欧之间的深厚情谊,我们一家人对松鼠的喜爱,战象最后的辉煌与庄严、真诚与坚强,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信任与恩情,还有狐狸一家之间的浓浓亲情,都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人。
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来自于人类的行为。爱是最重要的。动物和人之间的情感世界,并不是一种奴仆关系,更多的是平等的,彼此之间的感恩和回报的行为,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用这样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然后对比我们人类自己的行为,或许对孩子也有更多的启示,对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的教育。
本次的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他们中间的学习,兴趣十分高涨,而且迫不及待的想连续进行,即使一些很淘气的孩子也能够积极发言,并且发现了很多别人发现不了的细节问题。参与性之高是前面所少见的,课堂气氛之活跃而有序,更是少见的,对整个单元的理解和深入,也是少见的。
这样的合作探究与综合归纳性质的训练,对学生学习同类文章,在能力提高和方法指导方面具有很典型的指导意义,在这样的学习中,我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对后面的教学有了更清晰的指导思路。尤其感受深刻的是,对一组文章的学习提纲挈领的问题的设置十分重要,更关键的是设置问题还要和细节描写相结合,同时体现在课堂的理解中。
在此,也请各位能够给我提出来不同的见解和问题,或者这种模式的不足和新的学习方向,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