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戏
昨天放学时,李一凡的妈妈来找我,说李一凡的奖票丢了两次了,是在教室丢的。我不愿意她认为是我的孩子们拿走的,就接口说:“有同学捡到过奖票,交给了我,有很多张。李一凡,要把奖票放好。”我摸摸她的头,笑着对她说:“和妈妈一起回家吧。”
不过,我仍在想,有孩子喜欢奖票,拿走也是有可能的,我该怎样来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知道:奖票要靠自己的努力得到才光荣呢!采取集体讨论、批评的方式能收到好的效果吗?
今天下午,我来到教室,让孩子们拿奖票换喜报。打预备铃了,学生开始背诵儿歌,奖票兑换暂告一段落。我走下讲台维持秩序,走到刘鹏宇跟前,他对我说:“老师,我看见有人拿你的奖票。”这个问题我也想到过,我把奖票装在一个盒子里,就放在讲桌下面,会不会有孩子喜欢就自己去拿呢?这个念头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过好几次。刘鹏宇一说,我心里就乐了:还真有喜欢奖票,自己悄悄拿的。
我就小声问他:“谁呀?”
这时,教室里还有许多孩子没有坐下,比较乱,他用手指。我就把他指的两个孩子叫了出来,小男孩跑得快,到了教室门外,我说:“悄悄告诉老师,你有没有自己从老师的桌子上拿过奖票?”
小男孩点点头,眼睛里怯生生地。
我又问:“拿过几张?”
他看着我,害怕极了。
我说:“是不是记不得了?”
他点点头。
“那你今天从老师那里换了几张喜报啊?”
“三张。”
“还给老师一张好吗?”
他点点头。
这时,小女孩出来了,我让小男孩回教室。
我对小女孩说:“告诉老师,你有没有从老师桌子上自己拿奖票?”
她说:“没有。”
(我知道,这个小女孩有好多奖票,可以换七张喜报,她今天只换了两张喜报。在她换喜报的时候,我想问她为什么不把奖票全拿来。我没有问,我希望让她保持自己的想法。)
我又接着问了一句:“真的没有吗?”
她还是点点头。我还是愿意相信孩子是诚实的,就什么也没有说,让她会教室了。小男孩拿了一张喜报给了我。
回到办公室,我一直在思考,用个什么办法,既保留孩子的自尊,又让全体学生受到教育呢?后来,我想演戏怎么样?让孩子来当演员,让大家评论戏中的角色,是不是可以两全其美呢?我决定试试。
第三节课,我走进教室,对孩子们说:“你们愿意看戏吗?”
“愿意!”孩子们的高兴劲儿就别提了。
“那你们愿意当演员吗?”
“愿意——”这次嗓门可更高了,高兴得又想炸起来了。
我说:“老师要挑演员了,看谁坐得好,我就叫谁?”
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我叫王一凡上来,附在她的耳朵上悄悄对她说:“你会装哭吗?”
她使劲点头。我悄悄对她怎么演。
就对大家说:“现在,我们请王一凡小朋友给我们演戏,大家欢迎!”孩子们热烈鼓掌。
王一凡走上讲台,双手捂着眼睛,呜呜地哭起来,我环视教室,大家静悄悄地看着,好奇极了。
我就说:“王一凡,你为什么哭啊?”
“我,我的奖票丢了一张。”她还抽抽搭搭的,演的还挺像。看来,我可不能低估这帮娃娃的能力。
我转身装着很难办的样子对大家说:“那怎么办呢?大家帮她出出主意好吗?”
许多双小手举了起来。我开始点名。
“你要把奖票保护好。”
“让妈妈放在保密的地方。”
“放到文具盒里。”
“放到书包的小兜里。”
“再努力得一张。”
……办法可真不少。
我对王一凡说:“小朋友们给你出了这么多主意,你知道怎么办了么?”
王一凡答应着。
我又说:“那你要不要谢谢大家呢?”
她马上说:“谢谢大家!”
孩子们又一次热烈鼓掌。
演习这么好玩,孩子们的兴致更高了,小手举了一大片,我本来想只演这一段,拿奖票的事明天再演。看着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演了吧。我把张子健叫了上来,悄悄地对他讲“戏”。
这小家伙也演得惟妙惟肖,蹑手蹑脚的走到讲桌旁,手搭凉棚左右环顾,打开盒子,拿出一张奖票跑回到座位。孩子们笑起来。我向张子健招招手,他回到讲台上。
我问大家:“刚才,张子健表演了一件什么事呢?”
“他拿了一张奖票。”
“他这样做对吗?”
“不对!”
“那该怎么做呢?”
小手举起来了,我开始点名。
“表现好点,就能得到奖票了。”
“好好站队,就得一张。”
“好好听讲,举手发言。”
我趁着大家讨论的热烈的时候,叫起了小男孩,问他:“你能告诉张子健怎么得到奖票吗?”
他说:“好好表现,让老师奖励。”多聪明的小男孩啊。
我又叫了几个孩子发言,结束了讨论。
张子健谢幕,观众鼓掌。
他们还举手要演戏,我说:“今天的戏闭幕了。”他们很失望地放下了手。
我今天的办法不知效果如何,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