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的课堂更有趣点儿
——读《课堂密码》有感
在第九届书香班级活动中,我有幸获得了启明星奖,也因此得到了周彬写的《课堂密码》一书。于是,我一有空就捧起这本书,越看越觉得好。书中关于课堂的好些问题,我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但我却从未像周彬那样深入地思考过,非研究出个所以然来不可。因此,在阅读的同时,我也在不断地审视着自己的课堂。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公开课,我更是竭尽全力地设计课堂上的亮点,使出浑身解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用音乐渲染,有时播放视频。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对这些现代技术手段感兴趣,还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呢?这是我看《课堂密码》时引发的思考。周彬认为,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更有趣味,这种趣味并非在学习过程之外增添乐趣,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小学时,我的成绩平平。上初中后,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学习看书自学,并且除了书上的题以外,隔三差五还会出些思考题让我们做,至于做出来以后有什么奖励,我现在已经记不得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经常竭尽全力地思考这些题,一种方法失败了,再换另一个思路,直到解答出来为止。每攻克一道题,我的心里就多一份成就感,就觉得自己真了不起,并且,脑海中要解答出所有难题的想法也随之越来越强烈。正是在这种成就感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中,我喜欢上了数学,以至于后来我经常参加数学竞赛。现在回想起来,我的那位数学老师的课堂是多么平常,多么普通。但正是这简单的自学,让我有了成就感。我们的课堂教学是否也应该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成就感,从而产生“我真行”的想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曾听过蒋军晶老师的一节课。那节课上,蒋老师教学生写诗。在品读了一首诗后,蒋老师又出示了一首诗,然后让学生补上最后一句诗。蒋老师在课堂上随即挑了几个写得好的学生读了读,并点评了那几句诗的独特之处。接着,继续出示诗歌,让学生补充,然后点评。慢慢地,在写诗、评诗中,不少孩子找到了成功的感觉,他们跃跃欲试。我想,那节课过后,那个班里一定有许多学生会喜欢上写诗,说不定将来还会出几个诗人呢?
毫无疑问,当我们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时,学生就会觉得学科知识是有趣的,课堂学习是有趣的,才会真正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教无定法,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从各种教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就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是有趣的、高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