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修身为本》备课时的两点收获作文

2018-11-12 
《修身为本》备课时的两点收获 钻研教材是备课、上课的第一步。在上育灵童国学教材四年级《大学》中《修身为本》一
 

修身为本》备课时的两点收获

 

钻研教材是备课、上课的第一步。在上育灵童国学教材四年级《大学》中《修身为本》一课时,有两点困惑得以明晰。

一是文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从前面的内容看,修身是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中的一环,从“致知在格物”来说,格物才是根本的。为什么自相矛盾呢?

二是谈的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却选择了“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的诗歌《杂诗》“忆我少壮时……”赏读。为什么前后不一呢?

文中、教材中没有说明,想办法吧。首先请教了刚教过的国学底子厚实的孙自勋老师,明白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用功修身的人所必经的自修阶段;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身修之后所产生的良好效果,所以修身是最关键的一环。对陶渊明的解读是体现了“达者兼善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境界。

“达者兼善天下”“穷着独善其身”的人不少,陶渊明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再深入了解陶渊明的资料,“达”与“穷”之间有一个很重要的五斗米的故事,且他的“独善其身”更为愉快,更有成就,就是可以为“修身”的典范人物!

我理解了,怎么让学生理解呢?对于第一个问题,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有学生问就解释,没有人问不提出。为预防学生万一问了好解释,我把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关系用一张ppt来显示,同时便于学生总结全文,利于记忆。第二个问题给学生补充陶渊明五斗米的故事和他隐逸后的生活与成就,一读而过,不费时,学生自能领悟。

上国学课,有机会给自己补补课,挺好。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