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的减法》教材中分了两部分来学习:一、2——6减几。在这一部分,学生认识减号,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正确的计算。二、7——10减几。在这一部分,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会用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展示课中,我上的信息窗四,也就是10以内减法的第二部分。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算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难点在于有关0的减法。上完课,我认真回顾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并观看自己的教学实录,对每一个细节进行思考,重新设计。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也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在反思中为自己提出了新的值得思考和以后在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一、每节课前的口算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口算速度和口算能力。
课一开始进行口算,学生能够教好的进入状态,快速正确的进行口算,但有个别孩子对口算的方法不能完整的叙述表达。可见在平时的教学中,仍需要激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计算方法,也避免个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一节课前,我都让学生练习一分钟口算,采用单独口算,集体订正或者是开火车、抢答的方式,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并让学生说说个别的题目的口算方法。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学生在掌握口算方法的同时,口算速度和能力也在逐渐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是需要继续坚持的一种做法。
二、学生对图画细致的观察、完整的表述来自于平时的课堂训练。
本节课的教学,对于信息的展示、收集,我没有把信息图分开出示,而是把信息窗的所有图画完整的呈现在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说图画的内容,或者编一个数学小故事。学生在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之后,把图画中的信息表达的很完整,编的数学故事特别精彩,这种精彩是平时训练的结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对图画观察方法的指导,每一幅情境图,我都让学生自己先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学生展示的时候,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和完整有序的表达,一个多月的时间,学生已经学会了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并收集图画中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这位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以后的教学中,这也是需要继续坚持和不断改进的一种策略与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在观察中发现、思考、总结、提升。
三、学生敢于各抒己见源于平时课堂上对学生的信任和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
在课堂上,学生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哪怕自己想法是错误的,这源于我平时教学中的关注和训练。在平时的课堂中,我最注重的一点就是倾听学生的发言。虽然一年级的孩子思维还不那么丰富,他们的看法也很简单,但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我都会耐心的倾听,不打断他们的话,不管是说得很流畅,表达很清楚的,还是支支吾吾,含糊不清的,或者是所问非所答的,我都会耐心的等他们说完,再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评价,并适时进行鼓励和指导,我想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愉悦的环境,让每一个孩子干预发表自己的看法,哪怕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觉得,只有这样,对孩子充满信任和鼓励,他们才能够逐渐的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才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课堂才能真正的成为孩子展示自己的天地。这也是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坚持的一种做法。
四、怎样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调控,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刚刚入学一个多月,在课堂上,走神、玩东西的孩子不时的出现,别说在平时的课堂上,即使在展示课上也是一样,他们可不会因为有那么多的老师在场而约束自己,这是孩子们的天性!展示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能够安静的坐下来、听进去,也能够很好的合作交流,回答问题,到了后面,我看到一部分孩子已经坐不住了,邮资机在下面玩东西的,也有两个人小声说话的,还有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就那样静静坐着,脑子已经脱离课堂的。虽然我不时的组织课堂,通过静息、与学生对话、通过比赛活动让学生适时调整,引起学生的注意,但仍不见太大的效果。在平时的课堂中也是如此。我想: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因为课堂的纪律而压制孩子的天性,但怎样才能够有效的调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课堂中,我一直在尝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行小组互相监督制,也不断的向学生讲课堂的要求,用红花、笑脸等奖励,让学生慢慢的学会自己管束自己。虽有一定的成效,仍不甚乐观。在以后的教学中,仍需要继续努力改进,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完善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设计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动手去操作,动口去交流,动脑去思考,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进行适时的扶和放。
本节课,在学生观察图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有的地方放的太多。比如说: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根据有关桃子的信息提出问题时,我对学生引的比较少,学生表达叙述问题的时候有所欠缺,不能够用完整的语句把信息和问题叙述完整,只限于能够理解图画的意思,并列式进行计算。在这个时候,如果我能够引导学生一句一句的表达清楚,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帮扶,我想,有了这样的例子,学生在后面提出问题时就能够较好的表达。这让我想到: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适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针对课堂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处理。课堂中该放手的地方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而该讲解的地方一定要讲解清楚,给学生以完整的概念、解题方法等。作为教师,这不但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把握教材,更需要我们的教育机智,这也是以后的教育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提高的。
六、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引导。
虽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了学生观察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的引导,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真正理解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提出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还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关键点。在本节课中,学生能够根据图画中的信息提出有关的问题并列式解答,并能够解释列出的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但欠缺的是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理解和表达。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让学生多观察、多表达的方法,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采用生活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每一个数学问题都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这样,经过不断的训练,学生才能够慢慢的理解数学问题,才能够准确完整的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最后,要说的还有一个小细节,课堂上,解决有关青蛙的问题时,谢启东提出图画中河岸上如果有两只青蛙才能够列示为2-2=0。当时,我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下课后我特意找他问了问,才明白了他的想法。课堂上我误解了他的想法,我向他道了歉,并和他一起再次分析了图画。我想:孩子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的,作为老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并给孩子一个解释自己想法的机会,不要用我们自己的想法去想孩子的想法,也不要因为自己不理解孩子的想法而不去理他,有时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我们会得到一种新的思想。